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当代军旅画家李项鸿山水画探微

当代军旅画家李项鸿山水画探微

2014-11-11 10:29

以山川之妙悟   达画境之高峰

             

             ——当代军旅画家李项鸿山水画探微     张本平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笔墨从自发到自觉,从自立到自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笔墨不仅是单纯的绘画手段,还具有审美价值的独立性和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某种意义上说,笔墨相对于所画山水而言,也可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我们通过一个画家的一笔一墨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功力和修养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领悟到,中国山水画就是由有意味的笔墨构成和生动的笔墨语言生成的,缺失了笔墨细胞是构不成作品生命有机体的。当然,一味的强调笔墨的“意趣”而忽略了绘画的“意义”,就远离了绘画的本体。北京军旅画家李项鸿的山水画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他抓住了笔墨根本,将自己的创作基础夯实在传统法式和传统功夫上,使其成为继承传统发展出新的阶梯,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在他的山水画语汇中,既有南派的空灵、清秀与明丽,亦有北派的苍浑、博大与雄伟。

人们常说江山如画,那是因为江山不如画,所以才用画来比喻江山。可是,将古人的山水画欣赏多了,便发现了一种现象,后人总是在抄袭前人,以致于传统的山水画,最后都趋于一致,变得大同小异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很难见到。但自从看了李项鸿的山水画,我对于江山如画的渴望又一次被唤醒。他的作品直抒胸臆,皴擦点染常常被不厌其烦的刻画所取代,无尽的抒怀之情随着豪放恣肆的笔触郁结下来,厚重而不让人感到压抑,在浓重之中总有透亮,这种透亮就显得更为精彩,尤其是那些峰峦,若隐若现的光芒让人感到山体的空灵。他的画,一如他的心性,将北方的豪壮之气和南方的温润之韵融为一体。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水墨写意的美感魅力,更感受到画家那种由衷的山水之恋的精神情结。

李项鸿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那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他自幼受到家学和乡土文化的滋养。他怀揣着当画家的梦想踏上军旅征程,以一颗挚爱艺术的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走在一条通往艺术高峰的路上。他勤勉、刻苦,画学今人,更师古人。不论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京大学学习期间,还是工作中结合完成创作任务,他都利用采风机会,游历大江南北,并走进博物馆观摩学习,与古人对话。他对古代大家心摹手追,尤其对能够见到的宋元山水作品潜心临摹,并将临摹所学的传统技法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印证,与造化交友。他还注重技法训练与理论修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艺术观和笔墨之道。所以,当笔者赏读李项鸿的作品时,能感受到他立意独特,技法非常全面。比如他画树木,既能熟练运用笔墨线条这种古法画竹叶、树叶、树干,如《春雨潇潇》《观云听松》等作品,又能娴熟使用水墨去晕染树冠树叶,如《翠林积雨故园新》等。画山石也是这样,他活用笔墨法画山石的精彩作品有《青峰耸翠》《秋山晚晴》等。比如在《松风泉韵》《沟里人家》《溪江春晖》等作品中,他勾皴结合,用朴茂纯厚的笔墨营造出了山石的崚嶒陡峭,而在《雨后夕阳图》中则中锋侧锋并用,用书法笔意写出,突出了山石的方正立体。石涛说“画之蒙养在墨”,李项鸿在墨法的运用上也十分用心。《三清山云起图》等作品中的山石,由淡到浓层层积染,用的积墨法;而《悠悠江风隔岸来》中的岸边沙石、树冠局部则运用了泼墨法。李项鸿能工能写,工写结合,粗细相间,粗中有细。如《山道湾湾》非常工细,《泉响云林外》则非常率意。《瑶岭春早》《灵山秀水图》《翠微人家》《烟雨江南》等作品就是工写结合了。其中山石多写意;树叶、屋宇的勾画、点染、非常细致,则是细笔、工笔。其工笔和写意都颇得传统山水之妙。在《昆仑兵车行》《瑶岭早春》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项鸿在把握巨幅山水整体大效果的同时又细心点染所产生的极佳效果。古人云“文以气为主”,这说的是文章,但绘画何尝不是这样?谢赫“六法”首提“气韵生动”,可见“气”对于绘画之重要。画面生动要靠气,气从何来?气从天地造化和画家的精神气质和笔墨中来,从画面的虚实中来。李项鸿在这一点上是颇为得法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水,呈之字形由上而下,打通了山体的气脉;《漓江烟云》中的云,漂流在山谷之间,增强了画面的虚灵感;再如《秋山晚晴》下实上虚,《醉卧青山听雨眠》上实下虚,都突出了画之“气韵”。李项鸿不仅重视继承传统,也善于开拓创新。他的创新体现在技法和内容两个方面。技法上,他活用笔、善运墨、妙调水,把泼墨与勾线、皴擦、点染融为一体,“破墨法”用得十分灵活,以浓破淡、以淡破浓,虚实、干湿把握得恰到好处,炼就了自己的笔墨语汇。构图上,他注意总结前人“之字形”、“则字形”、“须字行”、“由字形”、“甲字形”等常见布局方式,并用于创作中,如《雷雨倾山乡》采用了“之字形”结构,《泉响云林外》采用了“则字形”结构。但是,不限于此,李项鸿还自创构图模式,如《云台揽胜》的虚部形成一个“十”字,那么山体就成了四个点,也许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梅花形”。再如《云梦家山梦依稀》的构图,山体像一条飞龙,我们不妨称之为“游龙形”。内容上,我们看到李项鸿用传统技法表现边关山寨、山乡农家、大江小溪,涉猎广泛却独有自己的视角,他画的太行山这种新的气象,也别具特色。如《云台山翠》《千峰竞秀图》等作品,皴法上仍然是斧劈皴、荷叶皴、牛毛皴等古法的结合,但表现的不光是山石,还有土崖,是太行山原特有的景象。再加上浅绛着色,就把太行山原山表的结构特点表现得非常地道了。

李项鸿所营造的山脉大地伟岸沉雄,苍厚傲然,风骨铮铮,灵动而博大;溪林村舍却又温润秀丽,丰茂华美,可居可游。构图严谨,皴擦到位,深得传统三昧。李项鸿的军事题材山水作品,切入点把握得十分准确,思路开阔,手法新颖,表现方式独具一格。从传统画科分类来看,涉足了山水和人物两个领域,作品主题鲜明,造型生动,充满激情。参军入伍对他来说是个开启艺术之路的新出发点,军旅生涯为他在艺术上求进、求新、求变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军人的责任意识促进了他在艺术上的转换和思考,激发了他在军事题材中的创作热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研究,他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军事题材美术创作路径,发掘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式,他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表现为墨重色浓、体宏境阔,用山水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和笔墨意趣来反映当代军人情怀和精神面貌以及自身的审美追求。当然,如何将山水的技法转换到装备和阵地上,并使之浑然一体,这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李项鸿在这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他采用强化笔墨的方式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在精神的高度协调中运用笔墨语汇,用墨上突出了厚与重。在反复的渲染中,求其层次和分量,传达出军人的阳刚气势。在用色上,他突破了单纯的浓烈,提炼出最具表现力的色彩,注重情绪的表达,发挥了色彩的写实和象征功能。这种作品比如说《昆仑兵车行》,对大山丘壑、白云、深谷及远山的表现和军车行于山路上的情景,提炼的干脆,视觉效果单纯,力量感强。正如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所评价李项鸿的:“他表露出的是一种雄浑博大、苍茫厚重的军人品质。清逸灵秀和雄浑厚重的风格,其实正是一位当代军人丰富的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李项鸿的驾驭与创新能力还体现在作品的体宏境阔上。《山道湾湾》这件作品把体宏境阔延伸到大山大水领域,用一种全新立体的方式展示军人的当代题材。这类作品的特点靠整体气势感人,并在细节中巧妙点“睛”,正如画中山顶上的军事设施与山水融为一体,军人夫妻和女儿走在山路上,视觉呈现通俗直观、极富感染力的效果。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综合了当代艺术的创新意识、山水艺术展示的立体观看方式、写实手法融合塑造方式,吸收运用了多种元素,构成了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有机整体。此作在主题表现上,用山水寓意与士兵的结合,打破了时空感,有形象、有场面、有记载。在艺术形式和笔墨语汇上,李项鸿吸收了现、当代艺术的营养,所以很直接,没有隐晦,甚至用过去鼓舞人心的宣传画方式表现出来,直截了当、一体丰富、信息量大、感染力强,塑造出一座奉献的军人丰碑,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欣赏李项鸿的作品,有种震撼的感觉,他的作品总是那样大气磅礴,那样的厚重,笔墨酣畅淋漓,构图饱满,色彩凝重,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气质,充分表现出一个军旅画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画墨气悠游、水色淋漓、结构得体、意象单纯,在虚实、疏淡的变化之中,表现出山水意象的神韵与理趣。看得出,李项鸿先生作画十分注重笔墨意趣,“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他力图在作品中运用水墨渲淡、点线的生动结合、墨色的丰富多变把自然山川气象移入胸中,再把内心意绪传输纸面,抒发自己的感受与体悟,体现了个人的审美心态与生命趣味。李项鸿先生牢牢把握画中大“势”、质在其中的规律,笔墨放却不流宕,收却不板滞,形成生动而不乏严谨的整体结构;以松活、流动的笔势,多层次、有开合变化地凝固于画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特别是强调骨法用笔。他的笔墨非常丰富,而且在某种程度也很贴近自然。在他的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山水画应具有的那种文心、诗意和墨趣!李项鸿是很有才气、很有艺术功力、很有修养的中年艺术家。他的山水画表现了祖国山河雄壮的、苍茫的健美。画在注重大的气势之余,也注意表现细腻的地方。构图比较丰满、追求苍茫的山水、整体上的茂密、细致的描写,这这种特色也是在别的山水画家身上不太容易见到的。他对山水画“计白当黑”理解很透,对“空白”运用也别出心裁,这让我感觉他的画路比较宽。画路宽对于一个成长中的艺术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基础不宽广、比较窄,就是一条路子,那将来的高度就不扎实、不稳定,绘画的前景就不会很乐观。而李项鸿的路子比较宽,看得出来他还有很大的潜力。目前,他那么注重写生,又关注研究传统,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画会积极的升高、积极的向前拓展。

艺术除了技巧之外,主要是格调问题。李项鸿的格调气象正大、格调雄健。在大的场面、线的力度、书法的气质、笔墨变化的美感,都在自己的山水画中体现出来。画贵在平中求奇、平中有奇。看似很平淡、平实,但是里面有奇妙之处。结合李项鸿的艺术实践经验,我相信今后还有一批青年人会顺着这条路继续探索下去。我认为,李项鸿的山水画作品具有如下两个特点:首先,李项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同时还积极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视觉样式和表现元素。笔者仔细阅读他的三本画册和多种画报,每一件作品都能看到他所付出的心血,这中间没有一挥而就的作品,有的是精心的谋划、周密的设计,以及非常到位的笔墨的用情、用力,而且大片色彩的渲染还形成了一种鲜明、富有张力和生命活力的艺术品格,这在当今艺术展览中千人一面的水墨画作品里,他的作品无疑是非常独特、也是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为什么说他一手伸向了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因为针对艺术创新,我们历来强调从传承出发,而李项鸿在他学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其中的创作理念以及指导思想即是以汲取大量传统的艺术语言和精华为重心,使得他的作品较之其它而显示出某种厚重、宽博的气势。他身居京华之地,内心却仍然依恋于那片遥远的山川故土,笔下的一木一石皆意在捕捉山乡优美和谐的生活情趣、恬静清逸的诗美境界,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平凡之美、质朴之美的眷恋以及爱故土、爱生活、爱乡民的缕缕情思。

其次,李项鸿注重写生。这主要贯穿在他有关山水丘壑的系列作品中。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持久而笃定。但须看到,他的写生未必就是对着自然的真山真水,或者是以一种照相机式的再现式写生,而是以一种饱游卧看、去粗取精、收尽奇峰打草稿的方式来获得的一种心领神会。这可以称之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是一种会心、会意的领悟,将大自然和艺术创作的关系依托于真实存在的阴晴雨雪。

笔者在李项鸿这位出生于南方的艺术家的眼中,看到了他四季山水色彩的变化。在其作品中,能看到他所有的山水画的气韵、丘壑以及笔墨都是建立在基本写生基础上的写意性表达。从自然生活的原形到艺术家笔下的作品,这中间必然融入了艺术家的个人心象、悟性及才情。如果我们将写自然山川面貌作为第一层次写生的话,那么会意、写心、造境就是成为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超拔的层次。笔者在李项鸿经过重新整理、组合过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另外一种现实生活、另外一种写实或写意,这既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人人眼中有、但个个心中无,成为唯独李项鸿心中有的另外一种真实,这是他的第二个特点。他不断写生,关注生活,其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通过李项鸿的艺术创作我们看到,虽然他的作品并非每一件都能达到至臻高妙的境界,但更重要的启示则在于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成功之路,而在这条道路上还可以继续生发出各种新的想象与创意。众所周知,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发展与变革之中,如何解决好色与墨的兼容问题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而一旦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绘画的现代面貌将重新得以确立。所有作为传统的经典作品,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一个可供参照与学习研究的资料,但同时,我们却也不能限制于此。如果没有一种文化的历史眼光、没有一种国际意识的视野、没有一种文化的雅量和对艺术创新的包容,我们将周而复始地陷入一种关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理论纠结与命题轮回之中,以至于我们在未来的创新开拓中会无形中造成各种心理观念及技术性的障碍。李项鸿在探索山水画之路上,始终保持一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对笔墨语言的挚爱,把汲取的西方艺术有益元素过滤、沉淀后“消化”在自己的创作中,所以他的山水画始终保持我们民族绘画艺术特色而不变“种”。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希望中国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像李项鸿这样,在传承中开拓出具有个人独特面貌,形成新的、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作品,进而推动中国山水画的未来发展。

总之,李项鸿的作品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因为他的作品意境优美,笔墨语言生动,并大胆采用了新的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相得益彰,给人以全新的艺术观感;二是他的许多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量大,气势足,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被震撼,如一曲雄浑大气的交响乐章。三是画里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亲切感和诗美境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生活气息浓厚,有感而画。因而他的山水画作品,是纯正的传统文脉的继承与拓展,极具独特的“李项鸿式”个性化笔墨语言和风格面貌。

江山代有人才出。笔者作为李项鸿多年的挚友,以我对他的人品、才气、学识、毅力、实力的了解,坚信他在未来的创作中一定会出扛鼎之作,通过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取,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上艺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