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狄少英书法艺术解密

狄少英书法艺术解密

2014-11-24 10:29

明心见性  直透真我

    

                ——狄少英书法艺术解密      张本平

 

当今书法家既要面对传统与经典,又要面对书法的当代性和各种表现主义,致使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但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狄少英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找到了当代与经典之间的契合点,以独特的灵性和书艺调试出当今时代特有的书法音频。

书法是人生的符号。每与狄少英见面,我总为他身上豪迈的气息所感染。狄少英大气雄阔的书法艺术风格让人感受到他一位军人的气度与镇定,真实而不伪饰。他承传着先贤的笔墨精神,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度染翰寄情,写意、写神、写自我。品读他的书法新作系列,我总会被他的墨线韵律打动——行书唐王维诗七首四条屏、行草唐孙逊《宿云门寺阁》条幅、行书苏东坡《赤壁怀古词》四条幅等等,均可清晰地领悟到狄少英挥毫的状态与生命的律动。因风造势,以势掣法,运势生韵,随势传情……笔墨方见精神,疾涩、欹正、疏密、侧仰、伸屈……大开大合,纵横奇崛,跌宕起伏,恣肆汪洋。不计工拙而善于造险,又能破险,赢得虚实相生、神采风姿的一派雄迈之风!大有“风波有大道,尘土即至情”的情怀,又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入定。这种挥写春秋的大文化品质,将书法艺术的精神追求作为人格理想的人文思考,不正是当代书坛所值得倡导的吗?

狄少英数十年沉潜砚边,时时在“悟道”,品格书法艺术的写意精神、审美理想和人文价值。日有所得,年有所长,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狄少英尤其是不断剖析当下书坛人文精神的失落与艺术哲学的贫困所带来的忧患,坚定地选择书法文化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双重功能的发挥,足见狄少英的明智与远略。

狄少英习笔耕砚已有三十多年,其行、楷、篆、隶诸体皆能,更以天真返灵趣、古茂增雅韵之隶书而为大众熟知。他认为隶书是正书体系的一种,是古文字体系与当今文字体系的分水岭,隶书之前的甲骨文、大小篆均属古文体系,隶书书风本身传承着古文字体系古质与今文字体系妍美的双重基因。狄少英从研究两汉隶书入手,认真临习《张迁》《石门》《西狭》《曹全》诸名碑,并由此上溯研习周秦金文乃至早起汉楚简帛,认真探究隶书之源流正变。也正是因为这种努力,他的隶书呈现出一种正大气象。欣赏狄少英的隶书作品,笔者首先被其作品所体现出的个性化意趣所吸引。他的手法不是情感的单纯表露,而是将自己郁结于心底的喷薄欲出的内心情感经过过滤与醇化后,注入到了经提炼而仍蕴含着原始野性的线条之中。他遵从“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的易经之道,努力将笔墨重点观照放在挖掘线条意境的妙造上,使之对线条质量的锤炼成为书家本人对生命力的锤炼。狄少英书写的《陋室铭》以汉隶为基础,融简帛篆于其中,充分挥写出灵动的的线条,加之巧妙的空间布局,使全幅作品在浓浓的古意中迸发出灵动清妙之美,令人赞赏不已。而另一幅《三国演义开场篇》则更是在传统基础上以创新之笔法让线条发挥出灵妙的韵致,美不胜收。

多年来,狄少英从品帖赏碑的美好体验中悟出了个人的独特语言。他竭力追求一种朴茂雅拙的书风,坚持在传统基础上求变创新,以书贵自然的理念书写出个人面貌与时代精神。他说:创新并非抛开传统而放任自流,个人风格的形成来自于对传统的悟道。但是,他坚持师古不泥古、立新而不燥。他的隶书以汉隶为基,参篆书之古拙,化行草之流美,用墨枯润随心,行笔缓急相济,布局错落有致,在雄厚古法间生发出刚劲流畅之神奇,在满幅笔力雄浑、力透纸背中又能意趣灵妙、别有闲情。赏其隶书写的一首元曲“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鸪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狄少英选写此曲的本身之意即契合了书家自身艺术精神的追求方向。细品他书写的隶书作品“幽兰赋”八尺八条屏,每点每画在顾盼间可爱之态顿生,每画的起笔都不相似,收笔有笔有落、有舒有缓,画面尽而意趣无穷,撇捺转折处虽夸张而未过,仿佛自然天成,字间神趣也不相同,暗合有清高不俗之意境。狄少英的书艺文意呈现出一派天真意趣,若隐士悠游林泉、静听天籁,给人以心情气爽之大美的享受。

燕赵大地河北定州得天独厚,自古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这里文风鼎盛,学风卓荦,人才辈出,翰墨飘香。而今,来自定州的狄少英正在浩如瀚海的书法艺术领域崭露头角。

凡与狄少英相识相熟,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观其为人——勤勉聪慧,内敛寡言,处理低调,不事张扬,虚怀谦和,抱朴守拙;知其为艺——幼乘庭教,笃志好学,浸淫碑帖,临池不辍,天道酬勤,遂有所称。多年来,他为了书法,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甘愿“为伊消得人憔悴”,画画之余坚持临帖,废寝忘食,每每临帖创作至“三更灯火五更鸡”。同时,广泛求教,虚心学艺。他业余时间也搞篆刻艺术,他的刀工十分好,金石味特别浓。比如他篆刻的《天马行空》《纸上谈兵》《洒墨之趣》《兴之所至》《闲云野鹤》等汉印、肖形印具有齐白石、吴昌硕之风。他的《七律·自我写照》诗:“牛角挂书天性狂,丹青肺腑奏宫商。箪食瓢饮耕耘苦,雨夜霜晨翰墨香。运璧偷光励壮志,秃毫残畅心房。磨穿腕底灵犀砚,直写乾坤日月光”是他自己内心真实的写照。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中,得到全国著名画家刘大为恩师的悉心指导和真传,并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在恩师的培养下,使狄少英逐渐成为当今画坛“诗、书、画、印四绝的实力派书画家,人品好画风正,影响于海内外。

狄少英认为:临帖宜循序渐进,讲究先求形似,再神似,遵循古法,最忌囫囵吞枣。多临才能熟生巧,得神韵。如临钟繇,必先了解隶书之意,求其朴茂高古、自然天成之妙;临写汉简帛书,要先识篆法,溯其根源,对其减省笔划上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下笔才能得心应手。对风格各异的古人刻本,应多有甄别,取其善本,才能更好地认识经典书法,达到准确把握其形质。纵观行书,魏晋与元明最盛。魏晋甚远,多残损仿制之刻帖,难窥其真正的用笔。他主张以察看元明诸家近人墨迹,用笔较为清晰,在临习上很有借鉴的必要。写行书最忌明清馆阁之风,太正则板滞无趣,太丽则流于媚俗。唯研篆隶及钟王,古法为上。每创作必先精心构思,略分布局,方得下笔。“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往往一气呵成,顺其自然,更得其妙。欣赏狄少英行草之作,笔者感觉到的是温纯精妙,情驰神纵,沉着端重,用笔精到,赋造化之灵于笔端,若磊磊珍珠于玉盘。通篇观之,作小字如大字,运笔灵活多变,而又协调一致,错落有致,行气自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游刃有余,具有清润虚灵、古淡散逸之美,有古树新花,意出尘外之绝……尤为难得的是,狄少英的书法,弃甜俗之态,追高古之意,不以清秀工整而自得,而求神韵意味为极致,古雅入神,神采飞扬,正如古人所言,“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内因是根本。狄少英的成功得益于个人的勤奋思考与实践。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代,身处飞速变革的社会,诸多方面都处在裂变和矛盾之中。随着时代进步和认知深化,审美取向的回归和艺术积累的深入,当代既定的艺术模式持续衍生出的局限必然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反思。况且,任何既定的模式都存在局限。狄少英以自身的突破做出了回答。

纵观狄少英的书法,见得最多的是行草书和隶书。行草书方面,狄少英选择了王铎、傅山。按照他的自述,对王铎、傅山的研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找来王铎、傅山各个时期,各个类型的代表作品反复临写;第二阶段,自王铎、傅山向外扩展,广泛涉猎篆、隶、北碑、章草等;第三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贯通,锤炼个人风格。明代行草书之所以为当代人大力效仿,是因为晚明书家张扬了独抒性灵的主张,由此形成一股狂飙突进的变革风潮,书法创作在短时期内达到了巅峰状态。晚明书风纵横奇宕之姿,不似“二王”法书精致文雅,改变了书写时所强调的细腻小巧,可以最大限度地抒发豪情壮志。狄少英正是基于对王铎、傅山书风的默契而做出了选择。如今他的书法,正如同道所评述的那样:“骨力洞息,率真健豪,体法百变,穷美尽妙,读来粲然盈楮,使人如临画境,如闻清音,于轻重交替、起伏跌宕中充分达到感官与视觉的享受。”对于书家来说,由人而书,由书而人,人书部分,一技成家,以此为标志。

狄少英的隶书以汉隶为主,进而上溯秦汉,刘熙载说:“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磅薄于字外。”汉隶上承篆籀,下启行楷,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审美风格,可以有不同的开拓方向。综合来看,行草书与隶书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就狄少英而言,首先是王铎、傅山行草书与个人行草书的关系,其次才是个人行草书与个人隶书的关系。

狄少英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得到来自多方面的高度评价,这是对他目前创作状态的充分肯定。他的书作,风格鲜明,基本功扎实,既雄健,又有内涵,造型新奇,不离古法。守有根基,变有方略,守不泥古,变不失我。他的行草书攫王铎、傅山之倔强,掇朱熹之情采,演米芾之酣畅,隐“二王”之洒脱,又挟以章草之厚磔,再获以流荡,遂形成了现代的风格路数。广涉多体,运笔不拘泥于形态,更重其神韵的汲取,以追求一种灵奇朴素的美感。

从以上评论狄少英书法特征中可以总结出“根基”、“贯通”、“古法”、“时尚”等四个关键词,藉以期望更多的书家能够从狄少英身上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文化根基是重中之重。传统文化精深博大,是书法创作的精神源泉。当代书坛不断兴起各种运动和思潮,从形式注意到艳俗打扮,层出不穷,模仿痕迹明显,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当代书家无论是从历史使命还是时代使命来说,都要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传统。回归并非泥古保守、重复古人,而要在时代转型的过程中,对笔墨有更丰富的理解和发挥,创造出具有时代风貌的作品。浏览书法史,从楷书到行草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笔画圆劲、风格古淡的金文,而后再到笔锋顿挫、点画泼发的八分,进而有行笔流畅、简便痛快的章草,其中蕴含了所要追寻的古法。但凡后世的书法繁荣期,皆是对于古法的继承、融合乃至自我超越。关键在于融合。融合有两种,一为主动,一为被动。被动接受难免会出现一种抵制力量,结果必定不够理想。只有循序渐进、有序发展,才是长远、稳妥之路。艺术需要时间的浸润,这是一个无法省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