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画院概况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山东--袁凤文

山东--袁凤文

2016-06-18 14:22

  袁凤文,号袁大雁,1944年生于青州市,早年就读潍坊教育学院美术系,深造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1993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中国水墨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教育学院名誉教授,中原书画院名誉院长,2000年中国百杰画家。出版有《袁凤文美术作品选》、《袁凤文国画作品集》、《袁凤文美术作品集》等书刊。

  主要作品《百雁图》长卷1997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的《迎香港回归中国国际名人书画展》中获“世界和平金奖”作品,鸿图入选《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书画展》获一等奖;《故乡情思》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花鸟画展》获优秀奖。在台北市举办的《98全球名家动物画创作巡回大展》获金奖;96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古州画雁人访中年画家袁凤文》的专题,作品《雁归图》1997年7月5日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品润格

  每平方尺:20000元

  收藏热线: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墨犁耕心田 笔斧拓神境

  ——有感于袁凤文花鸟画的创作探索 张本平

  中国水墨书画院院长袁凤文是一位有自己独特艺术追求和不凡艺术造诣的水墨花鸟画家。

  传统中国画理论认为,花鸟画的看点在于情趣。然而我想,情趣之外如果能够表达艺术家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他的作品将应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袁凤文就是这样一位能创造出高层次艺术价值的水墨花鸟画家。

  袁凤文不画折枝花那样的小情趣。做艺术的,往往可以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善于经营一花一草的,用这一花一草抒写胸中的小情调、小心绪、小美丽;另一类是善于经营场面和情境的,用这场面和情境表达自己的个人理想、人生追求,也表达社会群体的愿景。前者如宋元以来的折枝花、八大的鱼等。后者如宋元以来的《果熟来禽图》《芦雁图》之类。一般来说,场景和情境更具有艺术的含量和弹性,更能容纳故事,更能承载丰厚的艺术内涵。袁凤文的水墨花鸟画选择了后一种。他画的都是有情境的画面。有情境,内容就丰厚起来。

  袁凤文是鲁中的才子,他以丹青抒发自己的乐观情趣,用花鸟画表达热爱生活的真情。在他的眼里,一花一叶、一禽一鸟,皆有性情,天真可爱,可观可赏,可亲可近。他的作品,无论是水中的游雁,还是河岸上的群雁,或是迎风的秋芦苇、吐蕊的野兰花、抽芽的老白杨,在他的笔下无一不是质朴自然、大朴不雕,无做作之气,无矫揉之态,似乎让人可与之娓娓而谈,爽爽交心,令人忘乎所以,放率无忌,赤心如童稚。

  往昔魏晋时期,许多雅逸文人寄趣山水林泉,超然物外,如永嘉诗人谢灵运。更有一些高士贤达,放情田园野趣,陶情草木,更具不入闹市尘嚣之姿,如诗人陶渊明。当然,谢灵运烟云供养的雅致,应是山水画家的良伴,而陶渊明采菊东篱的逸兴,则算是花鸟画家的好友。袁凤文适其所性,丹青寄趣,既抛却世俗陋习的纠结,又觅得畅怀抒情的佳计,复陶渊明之古风,开创河溪水墨芦雁系列,令笔者欣喜。

  凡水墨所及,草木皆可入画,万物皆有精神。唯鸿雁独领高远之义。“鸿鹄之志”“大展宏图”,此鸿雁之谕也。古人云,“人学六艺,雁守五德”,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以雁为师,可讲仁义可铸团队,可求和谐;仁,雁终生以芦草为食,以芦荡为依,生性淡泊,从不杀生,此谓仁也;义,雁为终生夫妻,恩爱一生,如失一偶,余者虽为孤雁,群皆不舍,饮食起居,皆优于他,不失群体之谊,此为谓义也;礼,雁讲以群居团队精神,所谓“雁行有序”,队伍一旦形成,众皆唯头雁是尊,从不夺位,礼让有加,是以团结一致,终可飞跃千山万水,止谓礼也;智,雁非猛禽,却避强敌,可防鹰雕,衔芦苇过关,鹰莫攻击;“人”形“之”形,皆雁所创,动力之学,虽人莫及;集体觅食露宿,警戒放哨,虽为“禽”类,智莫大焉,此谓智也;信,按季迁徒,秋去春来,守时守信,此谓信也。写雁,知雁,得雁!雁以此五德,可为人师。悬之于堂,可讲恩爱;赠之于友,可求仁义;以之自律,可铸团队!此鸿雁之谓也!自古以来人们多喜爱芦雁,因它体形优美,灵动娴雅,被誉之为“雁仙”,视其为吉祥、长寿、忠贞的美好象征。正因为如此,袁凤文紧紧抓住芦雁唯美的特质,凭着自己的执着与才气创造了大雁文化,打造了大雁品牌,就连自己的工作室也命名为“袁大雁工作室”。

  山东黄河湿地以几万亩长满芦苇的水面,涵养着古老的黄河,也成为芦雁在东部地区理想的栖息家园。而袁凤文就土生土长在这里,他从小以雁为伴,在人与鸟的和谐共处中与大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始终坚持师法自然,将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扎于生活的沃土中。为了接近雁、观察雁、了解雁,他常常栖身在万亩芦苇荡,在如毡的湿地与雁共处数天,细细琢磨雁的生活习性,快速记录着大雁的一姿一态、一举一动。在老家青州,他常一动不动地伫立在雁群前,静观大雁在另一种环境下的各种神态。他到过河南三门峡,也去过郑州雁鸣湖,而无一例外的都是与大雁长时间共处,对物写生。几十年下来,袁凤文观大雁的日记和笔记就有数十万字。

  我眼中的袁凤文,这位男子汉将鲁中广阔的天地与浓烈的豪迈淋漓挥洒在宣纸上,他的运笔线条形如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更以写意见长,使传统笔墨、现代形式感与其作品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的画面雄厚苍辣中显空灵,淋漓尽致中见洒脱。他笔下的素材众多,有山水风景、有草木鸟兽,有静物描绘、还有书法创作。尤为传神的是一只只神态各异的芦雁。生活中的芦雁,形体健美,色彩典雅,行动敏捷,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由于他经常细心观察芦雁的生活习性、各种姿态,通过写意的手法“写”出芦雁的形态,引发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他在长期的花鸟画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风格,十分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画家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袁凤文把自己对环境的思考描绘在他的作品里。这样,作品就不仅仅局限于表现一花一鸟,而是可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表现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关注的环境问题。所以在他的新作中《秋深淡月时》,就不仅仅是几只芦雁与月亮的情趣,它是袁凤文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的一种温馨的向往;《雁栖湖畔》《雁栖湖畔》《天下父母心盼子归》《相映生辉》等,就不仅仅是芦雁与荷花这样简单的花鸟组合,昭示了画家的眼界和胸襟。艺术家应该有这样的社会担当。他的花鸟画,选择的表现元素很简单,又很有特色。荷花、芦雁、白雪、明月等,都是那么清净明洁。袁凤文对笔者说:“我手写我心”。他用清净明洁的元素表达的正是他清净明洁的精神世界。有这样的精神世界,就必然有这样的艺术风格。他善于用花鸟的活力打破可能产生的匠气。宋元之后,之所以写意画大行其道,而工笔画逐渐式微,就在于写意画便于画家任意挥洒,便于画家写“胸中逸气”,而工笔画一板一眼,写实性强,难以发挥画家个性,容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让人觉得匠气。事实上,处理不好,写意画也会落入俗套而程式化,也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处理好了,水墨画也会超世脱俗,出类拔萃,独具个性。袁凤文的水墨花鸟作品是具有很强个性的,他的作品没有给人匠气的感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能别开生面,因为他善于用动态的生命元素打破可能出现的板滞和沉闷。《春深醉意浓》里,飞过的芦雁,《雁栖湖畔》中飞动的芦雁,《不染》里翻飞的芦雁,都正是出于这样的艺术构思。画面中有了这小雁和大雁,就“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纵观袁凤文的写意花鸟画,无论是主旨的造型还是映衬的草木,笔墨无拘无束地在白纸上大肆挥洒,线条枯涩结合,浓淡相宜,“写”上去的笔墨与无羁的线条巧妙地将其描绘出来,浓浓的“拙”气扑面而来。似乎是作者喝醉酒后无意撞翻了砚台,白花花的宣纸上洒落着不均匀的墨块,令人叹息时,作者已经巧夺天工地添加笔墨,别有韵味的画作已然面世。这个“似乎”是观者的揣测,也是画者的逸趣,更是画者对艺术、对生活历练后的积淀。他笔下的花鸟也有一定的写实成分,“拙气”中也有画龙点睛的描写,这是作者高度凝练升华之后的再创造,在看似随意之中蕴含着一种灵动感,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笔下的芦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或抖翅嬉戏、或安详觅食,或翘首望月、或情侣偎依,都显得闲静自若、天然成趣。画雁形,言雁志,与雁共舞即成为他生活情态的真实写照。芦雁这种美的感染力,无论从色彩的协调、造型的和谐,都达到了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统一,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雁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可从中悟出许多哲理。

  袁凤文在创作中力求展现芦雁的活力与动感,以明快简洁的造型与笔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鲜活生命中的原始状态。他以这种灵动的生命为载体,用一幅幅意趣天成的“芦雁世界”,营造出画家一种平静与激扬、淡漠无痕与空阔无边的心神回归境界,而这些正是袁凤文雁画艺术圣洁雅致的独到之处。

  春夏秋冬的雁、天南地北的雁展现在画卷上,凝聚着袁凤文的激情和梦想,满载着他的渴望、渴盼与希冀。

  袁凤文写自然花木,河溪风物,寄趣自然质朴,既吐露自己的人生观,又有以画醒世的作用。品读他的画,让人回归自然,回归纯朴,平淡天真,从容坦荡。从这层意义上说,他的作品具有“以画为寄”的文人画追求意境之优良传统。

  当然,高雅的意境须以精湛的笔墨予以表现。袁凤文数年来一直追求传统笔墨功力的创作导向,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他深知大自然是画家的天然粉本,故时时留意去写生,感受自然之纯美,启迪创作灵感,以淡雅的色调、爽利的造型、虚实互补的构图、丰富的变化,将所见所得的自然情致,一一宣泄于指间,笔墨晕化,气韵生动。他的作品如《四季华光——春夏秋冬》四条屏立轴、《数声雁语》四条屏巨幅立轴、《雁语花香》十二帧册页等,温文尔雅,生机盎然,从写生中来,图中草木有葱茏郁勃之姿,芦雁有呼之欲出之态,皆具有拟人的表情。笔下水色之交浑掌控,笔线之肯定流畅,皆有厚积薄发之妙。在仿佛透明的线条中,充溢着立体的圆融张力与弹性,显得更为出神入化而淡逸文雅、平中见奇。袁凤文近作中的册页题跋,亦更为意味隽永,富有书卷之气。

  袁凤文崇尚自然,作品除了于自然中取材之外,更多的是他借花鸟芦雁来言情,他将丰富的生活情趣寓意于笔下的作品中;袁凤文感恩生活,自然亦是他在画作中直抒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点滴感悟。虽然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细节,经过他写意手法的自由处理,空灵的意境与宽广的情怀跃然纸上,这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他在这种自然和诗意的生活感悟中,将生活描述在画面中,他在这种笔墨与生活交织的过程中,营造出平凡而又美妙的意境。

  当今,青年画家最为缺少的就是对待传统的再认识及文化层面的涵养,这一点仅靠潜心画画还是不够的,更需要从书本上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袁凤文画案周围堆满了书籍,一有空闲他便徜徉在书的海洋。可以说,读书和思考成为了他生活的习惯。

  他对中国画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墨法近乎于道”。从古至今,中国画一直很重视笔墨的运用——如从大处讲,笔墨有其境界及品格;从小处讲,笔墨有其技巧与法度。笔墨追求灵动,曲线造型显露出秀逸、潇洒,给人一种直冲云霄、奋发向上的感受。画面崇尚简约与淡雅,强调笔不到而意到;笔墨之妙在于蕴情发意,虚实相生,有无相辅,强调象外之象与画外之境。这些才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而袁凤文把他的这种艺术思想在绘画创作中以一贯之,画面清新疏朗,洋溢着隽永的意趣。他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契合点,这使他的画作既具有传统性,又不缺当代性,且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孕育出了新的境界。

  台前案旁,夜半孤灯。日积月累,手指起茧。袁凤文运用画笔使大雁的神韵跃然纸上,于是一幅幅悠然灵动的画卷就诞生了。《群雁迎辉》《秋韵》《雁乡春早》等画卷中的雁或立或站,或歌或舞,欲飞欲鸣,姿态万千。毫不夸张地说,袁凤文的群雁图堪称花鸟画的大手笔、大境界、大气象。

  袁凤文在从事水墨花鸟画创作后又涉足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获得了高水平的书法艺术修养。之后,这修养又过头来反哺了他的水墨画。因此,袁凤文的艺术路子越走越宽,他的艺术格局也越来越大。这是令人欣喜的。

  技法可以学习,而意境却需要历练。袁凤文笔下美丽的艺术世界,成就于他的深厚艺术修养,更源于他美丽的心灵境界。

  袁凤文是书画全才,他的花鸟画芦雁系列画,如行云流水,他的行书书法个性张扬,风格清雅却遒劲有力,自成一家。其书品、画品、人品之高令相识者敬佩。他谦虚好学,以画为娱,以画养心。见到他的作品每天都在进步,笔者作为他的二十多年的知心好友,十分高兴。愿他在具有特色的浓浓诗意大雁创作中,更上一层楼,为新时代的美术史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接地气、增能量的绘画佳作。

  (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

《和谐图》

《勃勃生机蒲香运来》

《和谐图》

《金秋鸣雁》

《鹏程万里》

《蒲香飘声远》

《蒲香飘声远》

《秋塘雁声远》

《雁鸣江河》

《月是故乡明》

《远客云中来淡月江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