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藏名家精品展销

资讯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imgboxbg

搜索

so
imgboxbg

名家推荐

甘肃-杨志印

2020-06-08 10:03

杨志印,1934年4月28日生于陕西西安灞桥,毕业于长安师范。1951--1994年先后在原西北局西北画报社、甘肃日报社、甘肃新闻图片社、甘肃画报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任美编、副主编、美术副编审等职。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西部书画院院长、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4年退休。

 

 

 

 

 

 

 

 

 

 

 

收藏热线: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大气长歌唱大风 “高原画派”谱华章

             

——西部高原画派创始人杨志印绘画艺术漫议   张本平

 

 

环境的影响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极为至关重要的。纵观中外文化艺术发展史,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无疑都是他们所处环境造就的。他们的作品,越是透射出强烈的地域特色,从而也就越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在当代中国画坛,西部“高原画派”正以其风格鲜明、表现手法独特、内容丰富和体裁多样性而迅猛崛起,影响日益扩大。这是继海上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京津画派、漓江画派、三峡画派、关东画派及西部的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之后的又一个可称之为西部画家的“高原画派”。当代国画大家杨志印先生就是“高原画派”的创始人和领军人物之一。

杨志印先生以其天纵之才,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成就。如:他早期的版画《抢修农具》、《歌儿唱给解放军》、《夜牧》、《祁连月夜》为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以独创的“冲墨法”所画的骆驼等动物皮毛茸软,肌理分明,有“神州画驼第一人”、“骆驼王”的美称;他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奇丽祁连》、《沙海月泉》、《炳灵寺》、《白云下》、《玄高玄光》、《祁连涛声》,悬挂在“杨志印艺术馆”大展厅内,彰显出大气磅礴、浑厚苍茫的西部雄风,被誉为“西部高原山水画史上的神画”;他创作的大型西部群体人物画《和谐之春》及山水画《云雾绕麦积》、《莫高玄光》、《高山流云》、《雄关驼影》、《雪域驼影》等巨幅作品,悬挂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故宫博物院、中央文史研究馆;他在故乡西安灞桥创办的“杨志印艺术馆”,引起了甘肃、陕西两地省、市领导及西部画坛的高度关注,所展出的一百余件精品之作都是参加全国美展及其它展览的重要作品,此馆将成为陕西省文化旅游的一个景点和书画交流的又一重要窗口;中央电视书画频道以著名画家杨志印为主角的大型专题片目前在兰州开机,为期数天的精心拍摄,将制作一部“杨志印的西部绘画情, 此艺术片集观赏性、大众性、学术性为一体,近期将与广大观众见面。杨志印先生作为当代画坛大家,笔者作为他近二十年的好友,对他了解很深,并且感慨很多。我认识杨志印先生有三步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版画家;第二部认为他是一位国画家;第三部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他的艺术世界充满着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一种纯粹的水墨境界。从他源于生活的绘画创作看,传递给笔者的一个信息:就是以水墨张扬个性的笔墨语言在现代审美意识下演绎着古典主义的浪漫情怀,流露出他在作品营造的诗意境界与对文化的传承,那种净境与幽远给人的是一种倾听花开花落般的自然与美妙。

绘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符号,是民族语言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陕西、甘肃位于我国西部,那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杨志印先生为代表的西部高原画派的艺术家们,循着前辈的足迹,在丝绸之路上苦苦的追寻着心中的那份梦想。他们植根传统,立足当代,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诠释着西部高原这古老的大地那曾经的辉煌,以独有的地域特点向人们展示着西部高原的地方特色、人文风貌。这些西部高原画派的弄潮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一步步丈量着甘肃的大地,从会宁到兰州,从兰州到古浪,从古浪到凉州,从凉州到敦煌,亲身感受着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时刻,深刻体味了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并用手中的画笔向人们倾诉着他们的一片赤诚。带着心灵上的膜拜,去一遍一遍地咀嚼、融合、深化、升华,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时代特色的经典作品。

西部高原画派脱始于甘肃的书画家们对西部山水、人文、历史的哲学性思考,以浑厚深沉的关爱、博大凝重的胸怀、纯朴温馨的注视、平和善良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概念,他们的绘画作品被打上深刻的理性烙印,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和艺术分辨特征,虽然隐约着长安画派的脉络,飘忽着黄土画派的影子,但他们却又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独创之路。

作为西部高原画派的领导人之一的杨志印先生是长安画派大师石鲁的高足。他16岁开始从事美术事业,至今已走过整整六十个年头。他早年学画,无论是中国画、版画,还是水彩、油画,他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为日后成为“神州骆驼王”奠定了基础。而后,数十年来,他走遍西部高原的山山水水,同少数民族同胞一起生活,喝雪水、吃糌粑,烧牛粪、煮列茶,放骆驼、牧骏马,深入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作品大多以骆驼、圣景胜地、藏族少女为表现对象。他调动充分而准确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生命和宇宙的深沉思考,赋予创作对象浪漫的人文诠释,表现出一种天地雄浑、意境缥缈的超越之美,和谐之美。

细观西部高原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作品可以发现,艺术家对作品的主题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是深思熟虑的,而大部分的作品,从主题构思到意境的展开、章法的安排、笔墨的铺陈、色彩的运用,都在追求一种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西部第一葡萄的黎小丽女士,她笔下的葡萄,犹如玛瑙,绿中泛黄、红中透紫,在风与叶的融合冲撞下投射出人与自然沟通所获得的满足;又如以画罗汉、伏虎见长的沈风涛先生,他的作品打破了这一题材经常表现出来的征服气氛,他笔下的罗汉是快乐的,伏虎是平和的,互相之间没有一丝征服与被征服的尴尬,而是散发着空、静、灵的幽幽禅意;还有陇上工笔大家董兆惠先生的代表作品《老街》,他用细腻的笔墨、严谨的章法、繁复的刻画表现了上世纪初兰州隍庙老街的市井气象,以严谨求是、创作正史的学术姿态考证每一个细节的出处,却又以古典章回小说的诙谐手法将之艺术再现,内中浓郁的西部特征、兰州元素使人过目难忘;又如其兄董兆俭的敦煌、六盘山、黄河、藏民等题材,表现的不是荒凉,而是辉煌,不是嶙峋,而是硬朗,不是混浊,而是峥嵘,不是贫穷,而是潇洒。他笔下的西部,到处是阳光渗透下的金光闪闪,予人一种痛快淋漓的生命境界。高原画派领军人物之一的杨志印先生以他神来之笔,表现出浓郁的西部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笔下抒发的西部情怀、咏唱民族精神的新画风,无论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都攀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不仅以人物、山水画见长,而且表现西部的各种动物也十分生动传神。他的代表作《和谐之春》、《莫高玄光》、《玉龙舞祁连》、《海市蜃楼》等作品,立意高远,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与时代特征。特别是他画的骆驼,毛色丰富、层次分明,具有逼真的效果。他独创的“冲墨法”、“撒盐法”、“皱纸法”,突破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说起西部高原画派,不能不提及1980年成立的“甘肃飞天书画协会”、1992年成立的“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1998年成立的“西部书画院”。这些艺术团体先后的建立,为今天形成的高原画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省委、省政协一批老同志的关心扶持下,协会、画院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以弘扬丝绸之路悠久历史文化为主旨,团结组织了省内最优秀的书画家,定期举办各类书画笔会和书画展览,为甘肃省的书画创作和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种浓郁的学术气氛中,一批功力深厚、特点明显的中青年书画家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在奠定自己艺术风格的同时,逐步形成了相互之间的艺术共性。经过20多年的摸索探寻,西部高原画派进入了创作力量强大,创作主题鲜明的全面发展时期。无论艺术实力和作品质量,都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杨志印、董兆俭、董兆惠、汪玉良、石怀川、王坤和、张光宇、沈风涛、李朝阳、黎小丽等。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征引西部地区丰富的地域资源和人文特色,利用甘青藏的少数民族生活题材,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在继承和创新的课题面前,高原画派的艺术家们始终坚持定位,追求个性、突破创新,不离时代,尤其在绘画技法上,为了更深刻表现创作对象,他们推陈出新,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画派创始人之一的杨志印先生,为更生动地表现骆驼毛色而独创的“冲墨法”、“皱纸法”,不仅奠定了其“神州画驼第一人”的艺术地位,而且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补充和经验。

在中国当代的水墨画发展过程中,杨志印先生那种以线为骨、以墨为肉,在传统笔墨基础上结合西画素描造型元素的表现方法,在西部高原画派中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常说:“根据我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到人间生活的痛苦,我就想用画笔真实地表现穷苦人民的生活。……对我来讲,离开了人民群众,离开了生活,艺术则无从谈起。不摹古人,不学时尚,师我者万物之形体,惠我者世间之人情,感于中,形于外,笔尖毫底自然成技。”可以说,杨志印先生这些朴实的艺术理念,深深地影响着画派中的群体。他满怀“真、爱、情”地观察人生、体会人生、表现人生。从西部生活的实践感受出发,真诚地表达情感的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这些成为杨志印一生的艺术追求。因此,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激情献给了西部,献给了生活,他将自己全部的“真”与“爱”给了他笔下的人物和动物。热爱生活,用真情、真性、真趣、真爱去从事艺术创作是杨志印作品构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杨志印的艺术创作来源于西部生活,其主要致力点是深刻地表现生活、表现当代人物,并在鲜活的生活中追求、表达着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真、情、爱”。在他的创作中,不管是高原生活,还是高原的人物,都创造性地成为他的表现对象。在他创作的大型人物巨作《和谐之春》,不仅刻画出了一个个人物的不同的人生境遇,而且也刻画出了不同族群富有特色的生活状态。从画面上看,一方面表现现实人生的“人情美”,一方面讴歌民族应该保有的“浩然正气”。这幅作品无不是他深入地体察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人、洞察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结晶。

石鲁大师总结:“活着求其生也。所谓妙笔生花、栩栩如生、下笔如有神,皆求笔之状物传情、深入其理、曲尽其态也。”笔者认为,思想内涵和技法的完美结合,就产生出杨志印很多这样曲近骆驼之态的成功作品来。如他的《丝路骆驼》,以立体构图方法,描绘五六只骆驼依次在路上缓行的姿态,骆驼之间相互呼应,呈“S”形,全幅气韵贯通,表现出雄浑而又细腻的独特诗意来,同时又表现出牧女坐在骆驼上的神情;《大漠春影》则是以横构图形式,画出数匹大小不一的骆驼,骆驼造型生动,毛发逼真,上面骑坐着表情欢快的少数民族的牧民。其表现,笔力雄健,生活情趣盎然,有如春意浓浓。独特的《八驼图》则将“冲墨法”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画中八峰骆驼由远而近,由淡而浓,大小不一,墨法应用出神入化,而又不设背景,空灵轻巧中劲健飘逸,尽显骆驼神韵。此外,如《金秋之歌》中雄健悠然的驼群,《驼铃》、《琴声》人与驼和谐共鸣,《塞外春风》、《踏遍沙海千重浪》、《大漠夕阳》的“沙漠之舟”的负重跋涉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人与骆驼相结合的代表性作品。此外还有《骆驼涌动》、《牧归》、《草原春色》等作品也都人物韵味十足,不胜枚举。的确,杨志印的写意绘画发掘了蕴藏在那粗犷、血性和霸悍的民族中的一种纯朴的诗意,从而重塑了一个当代审美中的游牧民族的形象。杨志印认为,表现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和笔墨情趣并不是人物画创作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画家通过人的题材,抒发个人胸中臆气。杨志印曾说:“把笔抒三气——正气、逸气和豪气。”是生活给了杨志印真切的感受,是人生给了杨志印无尽的表达源泉,笔墨的淋漓酣畅正是来自于他在生活中对“真、爱、情”的不懈追求。

杨志印的绘画创作题材广泛,从普通农民到英雄伟人,从山与水到现实人生,各色人物在他的笔下得以真诚表现。他一方面深情吟唱人世间的“人情美”,一方面慷慨讴歌少数民族该持有的“浩然正气”。不疲不倦,执著前行。他认为,人物画之先要传神、写心。基于中国水墨人物画所强调的“以形写神”、“传神写意”的精神。他非常强调人不同于物质的一面,主张“人物画要把人当人来画”。“为人立传”可以说是杨志印人物画创作的核心追求。

画家要具备洞察人物心灵世界的慧眼,识其心,捕捉其神,再概括其形。形是基础;神是主宰;形,是相对的,可变的,神是绝对的;形的表现是为写神服务。形可力取,神必妙得。形、神、意、气随落笔而成。杨志印先生无论画人物画还是画山水,都是选择那些真正使他动情的内容,并力求熟悉对象,把握其精神气质。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杨志印深感人物画与山水花鸟画不同,山石草木本系无情之物,画家借物以抒情,在艺术作品中使无情之物变为有情之物,是谓“移情”。他认为,人非山石草木,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神采、有性格、有精神灵魂的。因此画人首先要传神、写心。正是由于杨志印对人物“神、心”的体悟深刻,他的作品才会表现出对生活中的人有惊人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画家都必定能体现出自己的风格个性。杨志印认为,传统绘画的基本精神具体体现在笔墨上。如同书法上用横、竖、撇、捺等笔画写出字来一样,中国画也是用不同的笔画画出各种形象。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达到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以及画家的风格个性,正是依靠毛笔的弹性,通过一笔一画不同笔锋的提、按、顿、挫、疾徐、畅涩和不同的干湿、浓淡在画上表现出来。1990年以后,杨志印开始重新练字,把握其意象的宏大气势,揣摩其提按顿挫的运笔要领。随着对传统精神认识的深化,杨志印笔墨日臻成熟。他逐渐形成了他代表自己风格个性的绘画语言——苍劲兼带灵秀的用笔、浓厚又不板滞的用墨。在创作中,他非常注重写意人物画的“写”,亦即笔墨之于造型和整体审美观感的作用。他用笔更趋于简括、灵动,渲染与用笔相结合,以增强表现的丰富与生动性。他在画面中运用的线条,显得细劲有力,于温婉柔和之中显现出内敛的骨力。他的形象塑造具有典型的线条勾勒的写意画语言特征,但线条又绝不肆意夸张独立于形象的塑造之外,而是巧妙地隐显于轮廓与结构之中,有机地游刃于形象与色彩之间。他的渲染也绝不僵硬板滞,而是水色互融、淡彩慢染,并在渲染之中体现出写的笔意,从而体现了工中见写、繁中求简的艺术特色。去火、去躁、去滞、去板,而求灵、求活、求静、求雅,则一直是杨志印先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对于中西方艺术,对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杨志印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国画是发之于心的艺术创造形式。中国画从工具材料、表现手法直到审美意识形成了一系列的特殊性。如石涛所言“心有所著,弄笔为快”。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有着深厚的传统和长久的历史,许多宝贵的经验需我们继承和发扬。今天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于表面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我们必须沉下去,从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层去推动。处在东西方文化大融合、大冲撞的时代,对西方现代艺术采取回避的态度,视而不见是不对的。相反,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了解,从东西文化联合的角度、从东西文化对比冲撞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无论如何,站在时代的高度研究传统、吃透传统是发展和创新的首要条件。 杨志印说:“近年来,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吸取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比如用喷、染、刷、泼、潵,做出各种肌理效果,这无疑丰富了我们绘画语言”。另外,在他的《和谐之春》、《高原人家》、《鲜奶飘香》、《沙韵驼影》等系列写意人物画的作品中,他很少使用浓重的墨色,也很少干皴渴笔,而是用于行草书式的线条赋予形象以灵动、洒脱、飘逸的视觉美感,大块的偏锋湿墨用于骆驼、牧马和猎犬的表现,面部的精微之处往往在勾皴的基础上敷以水润墨色,从而形成了他画面特有的线与面、疏与密、笔与墨、虚与实、光与影的辩证矛盾关系。他对笔墨有很好的悟性和控制力,既可画巨幅群体人物的组合,又能随意画趣味十足的小品;既善于驾驭主体性的人物画创作,又擅长描绘抒情性的生活场景。画人物面部时,写意之中颇见精致;画人物躯体和骆驼、牧马、猎犬时,则是在谨严之中常见洒脱。他的笔墨是率性而不粗野、简洁而不空疏、洒脱而不恣肆。杨志印认为,外国艺术可借鉴的地方很多,现代许多中国画大师如徐悲鸿、李可染、蒋兆和等均在中国画中融入了西画之精华,使中国画传统有所发展。但是在他看来,“借鉴不能变成替代,必须立足于传统之上,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传统发展的必然。从民族的、个性的起点上发展,才是创新的正路。在他看来,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艺术创作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回事,不能分割开来。“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民族的长处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所处的时代现实生活和你自己的思想感情、激情去发挥”。他认为,当下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不能为出新而出新,中国画的传统并不是保守,西方现代派艺术也不等于新。中国画的传统并不是保守,西方现代派艺术也不等于新。中国画的创新必须在传统而不是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杨志印所期望的创新,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上的创新,一切学习西方的目的只为我们本民族的绘画增添有益的养分,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中国画家只有站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之上,深沉地埋下头去研究传统,并汲取各方面的营养,“新”便会因个体画家的不同,自然而出。“一个艺术家要找好自己的艺术坐标,把个性显现出来,这就是标新立异,为新而新绝对是一条死路。”中国画的现代化是一条漫长求索之路,杨志印正是通过几十年的辛勤艺术实践,深刻地体悟着中国画的传统,努力展现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他的画深植于传统又力图创新,讲究传统笔墨情趣、诗书画结合,立意现实生活,表现人生百态。他的画或有力、富于动感;或呈现平和的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或通过西部人物,揭示民族精神。可以说,杨志印的绘画整体上呈现出平和美与崇高美交相呼应的审美情态,展示着他对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实际理解。他笔墨酣畅潇洒,用笔适度而充满张力,为人生、为生活写尽了他的真诚、热情。社会需要有民族文化精神力度的绘画作品产生,或许正因如此,高擎西部高原画派“为人生而艺术”大旗的杨志印,以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面貌,为当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从版画到油画,从年画到水彩画,从工笔重彩到水墨写意,从地方编辑到著名画家,从主题性创作到艺术的个性追求,杨志印先生涉猎的画种非常宽泛。他生活的阅历非常丰厚,他创作的题材非常广博,他发掘的审美内涵也非常深入。鉴于他取得的多方艺术成就,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专门为他拍摄了艺术专题片将在全国播放;《财富周刊·大美术》历经一年时间,连载了杨志印从艺六十周年回顾系列,应广大读者要求,已将所有刊登内容汇集成册,面向全国发行;一百多家美术专业杂志及大辞典均在封面刊发杨志印先生的艺术照片……。作为西部高原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杨志印先生的开拓精神和实务作风在中国画的发展、繁荣与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他的宽广胸襟和真诚厚道赢得了广大美术家的赞誉。当然,站在西部高原画派这样一个制高点上,他的胸襟、眼界与视野也更加开阔,俯瞰全局,把握方向,他更具有一种艺术的社会担当意识和时代的使命感。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直到今天,杨志印先生一直是人物与山水画并举。因而他也善于融会这些各有所长的绘画艺术语言,并由此开拓了他宽广丰厚的艺术境界。其实,不论版画还是水墨,也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贯通于其中的一直是他对于中国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品格的追求与滋养,他不仅追求中国文人画所特有的洒脱率性的写意,而且还要在鲜活生动的形象塑造之中把自己的个性、学养、品格慢慢浸透进去,从而彰显出艺术主体的精神与格调,这才是他终生孜孜以求的至高至纯的境界。

 

 

(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

 

 

 

 

甘肃-杨志印《群驼图》68x105cm(价格面议)

 

 

《驼铃叮咚伴春风》95x80cm(价格面议)

 

 

《晨曲》68x136cm(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