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读张海先生“古稀新声”书展有感

读张海先生“古稀新声”书展有感

2014-07-17 10:29

容纳古今   通会求新

     

 

 ——读张海先生“古稀新声”书展有感    张本平

 

 在当代书家中,张海先生是一位气横溢学问渊博的书法大家是我国新世纪令人敬佩的书坛领袖之一,也是一位既有历史责任感,又有当代意识的书法探索者。他不仅以学问、诗文名噪学林,而且还以精湛的书法艺术驰海内外。他真、草、篆、隶、行无一不精,用笔凝练高雅,不名一体对历代碑帖都有精深的研读。他虽过古稀,仍以过人的精力、精湛的书艺向新的艺术巅峰不懈攀登。在书法界他如一团火,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在照亮着别人,照亮着国学书道

2014年5月10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书协主办,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书协、郑州大学协办的“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等出席了开幕式。这是张海首次在家乡举办个人书法展。张海向河南博物院捐赠了书法作品。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在开幕式上对张海书法艺术作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张海先生是中国书坛卓有成就的优秀书法家,他的书法继承传统而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而又遵循艺术规律。多年来,他屡屡以大胆的创新成果赢得书法界的赞叹,不止一次地提出独具特色的创新思路,引起广泛共鸣。当代书法艺术家就要勇于创造、攀登高峰,努力讲述中国故事,书写时代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用优秀的作品回报人民、奉献社会。张海以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汇聚成独具特色的“古稀新声”,诠释如歌的驰骋岁月,也生动展示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光明前景。

张海带着炙热的乡情、带着对故乡的敬与回报之心,表达了他对中原文化对他的滋养、家乡洛阳魏碑圣地对他的启蒙影响、故乡人民对他的哺育以及他从故土所汲取的能量和动力的感激之情。情优柔而苍然代发的张海以这次内敛、雄厚的书法作品展回报中原父老。同时也全面展示了他的古稀新声、新境、心象和为主题的,既有八尺、丈二联屏横幅巨制,又有扇面、册页的小创作品等书法佳作(包含了楷、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其展览从形式上虽然不出中堂、条幅、对联等款式格局,但在字体风格的变化、书写内容的选取、章法布局的处理和形式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处处可以看到张海求新、求变的意识和惨淡经营的匠心。张海先生天生一位艺术家的性格,有一般艺术家不具备的特。他对文字音韵、意蕴与线条的美,以及中国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所呈现的特征有着天生的感悟力,他对真、草、隶、篆、行五体的不同线质,均有着敏锐的分辨力与表现力。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评价此次展览:“厚重之人、全新之书、独到之文、炙热之情”。张海现场即兴抒发感慨,向同道们道出了他对书法突破创新展示其作品的不同书体、风格、形式的初衷。书法界都知道,张海的书法继承传统,广采众长,结合时代的审美求,融入个人的才思激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海1941年9月出生于河南偃师,现任中国书协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张海为人谦逊低调、不张扬。他挚爱养育他的中原热土,对家乡父老一往情深,对师长、朋友念念不忘。他乐善好施,屡屡捐资书法事业,大力提携后辈。他的家乡——偃师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著名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有更早的夏代都城。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张海小时候常见大人们逢年过节写对联,那气韵生动的毛笔字让他着迷。上小学开始跟着老师学写大字,从此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这一走,已是年过古稀、人书俱老。成就非凡。在几十年艰辛沉潜的艺术道路上,张海上下求索,书艺日见精纯。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所说:他的书法扎根于博大精的国学土壤,融汇创新,形成了卓然独立的‘张海风格’。他的隶书以汉碑、简帛、草法相参的浑融之境和浓郁的写意风神,彰显出端庄峭拔、雄浑强健的正大气象。他的行草书老辣纵横,超自然,变化万,充溢着一种奇崛浪漫的盛世文心。他的楷书在魏碑的朴茂中流泻出行书的灵动,篆书则又以飘逸的用笔,如风而行。正是这种容纳古今的气度和通会求新的探索精神,使张海的书法散发出独特的艺术芬芳”

在张海看来,如果书法家没有代表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形象会越来越模糊;没有代表作,后来者就很难找出一个继承前人、超越前人的切入点,因此,他一再提出强化精品意识、代表作意识。如今,张海的书法风格由古雅走向老辣,由精熟走向神秀。即使人到古稀之年,仍然保持着淳朴平和的文人本色和昂扬向上的创作活力。正如其诗云:“人书俱老对斜晖,检点平生幸不菲。付与后人评得失,仍将余力探几微。”人虽已老,书还未敢称老,故而壮心不已,老而弥坚,精品颇丰,不断精进。

当书法界还在对他的隶书大加赞赏的时候,他已悄然把主攻方向转向行草书。1992年第五届国展,他以一幅小字行草书投稿,一出手便占据制高点,结果以高票获得全国奖。近年来,他一方面在楷书和篆书上下功夫,一方面探索行草风格的丰富和深化之路。其楷书和篆书的创新沿袭一贯在书写中强调笔情墨趣的路线,写来生动活泼、元气淋漓;其行草书则巧妙运用笔锋功能的整合,写出一种新颖别致的“破锋行草书”,书写过程中笔锋有完有破、时聚时散,充分展现了艺术创造的独特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张海是五种书体的积极实践者,且他在五体皆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索五体融通的路子,把元气淋漓的书写性和生动活泼的笔墨情趣贯穿于五体书的创作过程之中,打造出个性鲜明、标志性极强的独特风格。

品读张海此次展出的作品,拙朴与高华同在,诗情与浩气同聚,故这次展出盛况空前,好评如潮。关于张海的艺术创作,名流方家多有言中肯綮之评价。著名评论家西中文说“张海先生善用枯笔飞白;盖此类笔墨每于行草出现之,常人不敢施于楷书,张海未惮其难,每于魏楷中用之,乃于峻拔中见苍浑,沉稳间见灵动。则俾其魏碑体之楷书,不唯出入北魏隋唐,亦且融通楷行,胎息篆隶,足窥其打通四体之消息矣”,周俊杰指出“张海先生表面沉静、儒雅,实际内心有一团火。用在组织工作上,三十多年来从地方到全国,一直在有绪的布阵中将全省以及全国书法界的热情鼓动到极致,如果说当代书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张海作为书法界的主要领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孟会祥对张海了解甚深,他说:“张海先生重承,更重创造。其篆书,溯其源,则《散盘》、简帛,旁涉《蜾扁》,参酌东瀛。篆书精谨者多纵势,烂熳者多横势,隶、草正由横势派生。张海先生则导隶、草入篆,可以“草隶”称之。其坚持书写性,与图画文字者迥异其趣”, 吴振锋指出“张海用生命把书法写成一个‘人字。‘撇’向自己的是成功,‘捺’向社会的是真诚。真诚全成“一厘米”的创造,或隶或草或真或篆,别裁一格,自成机杼”,孟庆星赞叹“张海先生的行草书,笔触多取方折劲直,但方折处有暗过,劲直处有迟留赏会。其笔墨趣味古瘦清雅,如腊月白梅,不待开苞而清香四溢”;任平最欣赏张海的行草书,并指出“张海先生用行草笔法打破秦篆匀整线条,渴笔飞白,顿挫有致,节奏自然”,刘思凯深许张海的创作“破锋书写乃张海先生衰年变法之一大观也。虽属笔墨语言探求,然其时聚时破、徐疾有致的率意运斤,化想象、思考、期冀于一体,或突兀奔涌,或婉约清丽,以力度、节奏、线条与墨韵交融升华,尽现书家文化人格与艺术审美之大境”,刘宗超指出“张海先生的书法艺术正大而独特,他以破锋行草书实现了在行草书领域的原创性”。

笔者品读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作品,整体印象是情感真挚、诗意盎然、格调高雅。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载体,情感的真挚深厚形成风格的朴素清纯,情感的丰富性形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从抒情角度来考察,张海先生的创作是一片至美真情的艺术表达,整体风格偏于美学上的崇高、豪放与婉约、诗意与童心浑然为一的创作理念。张海是综合素养甚高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抒情悟道的境界。当然,书法的“真情”不仅是书品载体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而且还包括艺术家在特定时空中外因触发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丰富意绪。“真”是美的母体,是产生美感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他特别强调艺术的抒情作用,追求诗意、追求真情的艺术表达,张海此次展览的作品,完全实现了这一美学理想。

在整个展览中,张海的隶书仍是他的重头戏。沈鹏先生评价说:“张海最为人熟悉的隶书的面貌是他‘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的,这些年又继续寻找了许多新感觉,取得了令他与观者一起为之欣喜的收获。”因此,他在隶书方面,多以汉碑略参简书笔意出之,笔势灵动,浑穆而润雅,呈现出他在把握规范尺度与表达艺术性情方面的控制能力,也是他文化积累、人生感悟的自然流露。他由情感外化而成的艺术风格,或雄浑拙朴,或典雅高古,或梳宕虚灵,无不言随时书意遣,舒卷自如,在雄伟傲岸的风格中不时流露出秀媚之意味,有时又以飘逸为主,而其中又不乏浑朴旷朗之风采。石涛说:“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纸上。”张海的创作以气韵胜,以格调胜。观其用笔饶有《张迁》之雄俊,《曹全》之典丽,《衡方》之高古,圆笔润丽,体态绰约,藏头护尾,柔中有刚;方笔雄健洞达,法度超然沉着丰筋,气势双飞。结体均整,布,中宫紧缩,精气内含,很好地解决拙与巧、藏与露、动与静等对立统一之关系,读来使人感觉到既雄强朴茂、坚实灵动,又稚气满纸、逸趣横生,字势呈现稳定的形态,但静中有动,动中见静,在静谧之中有一种飞动的气势

张海的草书是一座文化的山,山势嵯峨、风光无限,奇崛恣肆仍为其大草之主调。品读张海的草书,犹如迎拂清穆的长风,气爽神清,世虑顿消,深切地感受到书家浓郁的人文气质和充沛的生命力。虽过古稀,他的生命精神依然旺盛,这与他的诗风、文风和谐统一,其主调依然是豪状苍茫,奇崛恣肆。张海此展的草书作品,仍然保持了下笔刚狠、生辣、浓笔重墨、力拔千钧、一味霸悍的风格特征,但整个境界又得到更高的提升和雅化,狂放中见灵秀,恣肆中见瑰奇。品读此展草书对联“频敲石鼓,偶篆金文”,那狂肆的力感,诡谲的意向,氤氲的律韵,把读者带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音乐境界之中,心宁神释,意畅神飘

这次在展厅内还有幸品赏了张海难得一见的楷书精品,由衷叹服他深厚的楷书功力。张海的创作,以新古典为主,而带有浓厚的现代气息。他的楷书对联”敬为本礼,恭乃德基”“书亦钟张为祖,文升秦汉之堂”及四条屏,我们可以看到钟繇、魏晋人写经、诸遂良、倪瓒等人对他的影响,路子正,品位高。他的件楷书展品在展出期间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书品在真楷笔法中掺以行草笔意,又寓篆隶之法,笔势翩翩,容雍婉畅,结字宽博,章法疏朗,气息古雅,格调清远,流畅飞动的韵致接近“二王”,于清劲萧散中见高华绰约之风仪,且又于笔法、气息上糅进了时代所崇尚的热情奔放、生命勃发的种种意味,达到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高度。

张海的书法作正如中国书协理事周俊杰先生称赞的那样,既有丰厚传统,又融入了这个时代大的审美趋势,并形成了独有的个人风格。成为当代书坛中具有鲜明风格的成熟书家张海的小行书的韵致反映出他勇于探索、推陈出新的艺术追求,与雄浑磅礴的大字篆隶和意气风发的大字行草相比,他的小字行草则如水流波、飘逸至美。展出的全部作品没有拼接、做旧和制作意味与时下各种展览中出现的轻书法本体重色彩的俗习形成强烈对比。在张海看来,书家要靠作品说话。一个艺术家,一旦停止了艺术探索的脚步,创作的热情消弱了,他的艺术生命也就枯竭了。他认为,书家一定要沉下去,沉到经典、传统和含养中,认真、扎实地深入传统、学习古人,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需一代代薪火相传、延至永远”。正像沈鹏先生对张海的评价那样:聪慧的张海懂得思维定式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懂得稳定性与寻找新鲜感的一致性,懂得从大处博观与小处求精的辩证关系,他善于通过广泛学习总结经验,再返回到实践,全方位提高书法水平。张海一向淡定从容、其人其书均表现出潇洒和轻松。我们相信张海‘明显易于前人之处’自信与谦虚、豁达与勤谨将使其书作不断向更高的标准迈进。以其独特的审美情怀,广阔的文化视野,幽邃的哲学思辨,汇成古稀声,阐释中国书法的当代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