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丹青出洞庭 构建新图式

丹青出洞庭 构建新图式

2014-03-21 10:29

 

赵溅球山水画艺术赏析 
 
             
 
    最近,笔者品读了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授赵溅球一批即将晋京展览的八百里洞庭系列作品,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法度精严、气象雄浑,既有“北派”的沉雄博大,又有“南派”的秀润华滋。他浓厚笔墨功力的显露,表现为一种风格、一种流派、一种技法的滋生。他在以墨求气、以线求骨、以点求神的笔墨程式中,提炼出与现代精神相通的积极因素,使自己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展示,更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的时代精神。他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和艺术信念,守望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和精神目标。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现实主义生活的情致和当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沧桑气息。是家乡洞庭湖生活的火花点亮了他的艺术境界,使他不断寻找从技法到思想的转化。他以深厚的写实功底、丰富的写生素材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构建了自己独特面目的山水意象,与古人陈陈相因、重复蹈袭的做法明显地拉开了距离,呈现出笔墨精神与山川造化相映成趣,文化内涵与视觉张力兼而有之的微观之美的美学特征。
    纵观赵溅球以八百里洞庭湖为创作母体的系列作品,如《红窑》、《洞庭芦山》、《洞庭皓月》、《洞庭绿韵》、《兰溪瓦窑》、《秋明如镜》、《霜雨》、《五月和风》、《一垅秋月》、《渔家栖月》、《云游故乡》、《悠悠资水入洞庭》、《故园遗韵》、《梓山淘金》、《沦桑有约》、《洞庭渔风》、《溪山拱秀》、《芦花如雪》、《西堤望月》、《鸟瞰三堡》、《月出东门》、《一片江南》等等,给我们带来的是微观之美的享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洞庭湖的芦花,晒场收割的油菜籽,停靠在岸边的船舶,湖风中的茅寮,山坡上的砖窑,湘西的吊脚楼,拥挤的苗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它们都是活生生的,有着惊艳的秩序之美。赵溅球被这种微观之美所感动,他不仅没有被这些微观细节所淹没,反而在对微观细节的组织过程中,获得像上帝造物那样的快感。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繁繁密密、重重叠叠、笔精墨妙、大音希声之美的个性语言。赵溅球认为,画家的责任就是既要表现自然的宏观之气,又要表现万物的微观之美。他说“一砖一瓦的形态,一草一木的仰揖,木屋的榫铆结构,小巷的斗拱残壁,山石土丘的纹理质感,细研觅察,去发现那里最美的细节元素。”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孕育艺术灵感,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植入现实生活的丰富沃土之中,以其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的艺术追求纵横洞庭,那天高地阔的境界,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那拥抱时代的大视野、大气象、大制作,显现的是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的是朗朗乾坤的洞庭湖气派,塑造的是中国山水画的正大气象。他的山水画如诗章,意境高远,他在歌吟着一个个洞庭湖微观之美的的如画胜景;他的画如旋律,萦绕洞庭,他在弹拨着一首首催人奋发的生命乐章。这种微观之美的表达,不仅是美学的需要,而且是求真需要、哲学的需要。结合这种微观之美的表现,赵溅球在以前从事油画的技法中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新的笔法“斜砍、竖劈、横刮、乱剁、提挑、托扫、敲打、锤顿”来服务于他的艺术创作。这样,他对微观之美的近乎自然主义的表现,也就有了一种超然物象的哲学观照,在这看似冷峻的哲学观照中又不动声色的沉潜着温情脉脉的悲天怜悯的人文情怀。从他的洞庭湖系列作品中,笔者认为他不仅超越了自己,而且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他的作品很少运用纯色,每一幅作品都是透亮的灰调,他强调运用线条,但又巧妙地将线条隐没在墨色背后。如此多的音乐与诗的性质,使赵溅球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既和谐纯真而又浑厚大气的现实主义风格。遍览中国山水画史,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如此反复地挖掘洞庭湖气贯长虹的主题,又不断强化它的艺术含量,为中国山水画提供了一个独有的审美境界——让八百里洞庭湖山水画系列登上国家的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彰显出赵溅球教授中西合璧,集南北画风于一体,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笔力苍劲而又滋润,墨色沉雄老辣而又清丽淡雅,气势既恢宏博大,又精微飘逸,语言鲜明而个性强烈的艺术语言,使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博大、灿烂、厚重与深邃。
    当代著名画家杜滋龄对赵溅球的山水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构图手法成熟、表现到位、作品厚实、有气势。”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与深厚学养的中国山水画家,赵溅球教授 “为八百里洞庭湖立传”的自觉意识,表现在作品的笔墨运用、语言把握、符号意味上。他自始至终都强调以“感觉”为出发点,注重以笔墨的精妙去表现自然的本质,写意象与写具象结合,写精神与写物质相融,写玄远氤氲而不失景物的逼真。在还原洞庭湖自然生态的重峦叠嶂、云蒸霞蔚的气象中,透视出一种当代人的观照视觉。其用笔无论中锋、侧锋,还是提、按、转、折,都抱筋藏骨,其中线的律动、点的节奏、墨的虚实、色的艳雅,都出于内在的需要,单纯而丰厚,含蓄而韵足,致使画面更得象外之意、画外之趣,呈现出“古今合力”的特点与魅力,反映出画家心灵的感悟、创造的活力与思维指向的现代性。他十分崇尚“感觉”,他很坚决地真实于自己感觉的表达,他坚持从泥土中喷发一种阳刚的、生长的力量、一种显示强大的自己生命力的精神张力。他善于表达自己对家乡洞庭湖的真情实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新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现生命。在时间的沉淀与积累中,他洞庭湖的写生更加鲜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富有情致,为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赵溅球教授在山水画处理上最妙的便是对形与质的把握,它不但对洞庭湖风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识和提炼感悟,使得真山真水与胸中丘壑取得了和谐有机的统一。
    透过赵溅球教授的作品,使人感觉他个人的气质与品味已融入作品。作品就像他个人的形象:憨厚朴实、大方豁达,苍劲之间有柔润之气。一看就是赵溅球的画。另外,他的山水画取决于他的境界创造。在境界类型上,他的画是诗的倾诉,是情的宣泄,是交响乐式的大气磅薄;在境界表达方式上,前人曾有“写境”与“造境”之分,他已出乎 “写境”,入乎“造境”,超然于“有我”、“无我”之间;在境界形式感上,他力举“突破传统文人画雅淡疏朗、闲情逸致的格局”,而通达畅怀于“崇高而又宏伟”的精神弘扬。他不再像古代文人那样去画小情小趣的观念性山水,也不再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生山水那样去画一定视野内可见的日新月异的建设风光和梯田沃野,而是拉近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把家乡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视为当代人的精神家园,把人文景观当作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摇篮,把神秘广袤的宇宙八荒视为审美把握的对象,从而开拓了山水画内涵与外貌的新天地,创造了足以引发当代观者爱祖国山河之情和文明悠远之思的宏远意境。这一系列对传统美学规律的综合、提炼、强化、拓展和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筛选、融会、吸收、转化,使他的洞庭湖山水画凸现出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的东方表现性意象特征,以及一派浩荡豪迈的气度。不论是他参加七届全国美展的《红窑》,还是参加八届美展的《芦山皓月》、十届美展的《天凉好个秋》等等,都体现为一种直觉感性的把握特点和一种生动的生命形式的提炼,以流畅的节奏、隽永的韵律和酣畅的笔墨情致给主题以贴切的表达,从而在景致、空间、笔墨与赋色等方面建构起新的视觉表达形式和微观之美的独特画风。
    总之,赵溅球教授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写生的心态和激情,在创作中时时回味着写生时的体悟和感觉,适当地借助于传统程式,把掘取造化源泉与充分地笔墨表现在更高的层面统一起来,在用笔、落墨、着色时,极注意“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理法,使一切都焕发出精微、飘逸、清丽、质朴、老辣、沉雄的特点。使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成于笔墨的表现,凝聚于作品之中,创造出了一套既能体现洞庭湖地形地貌的沧桑特征,又富有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写实精神的语言与图式,达到了笔墨美、形式美与意境美三者兼而有之的极高艺术境界。如今赵溅球正当盛年,还在力求突破,力求超越。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溅球目前的这种雄强博大、华滋浑厚、微观之美的山水画风,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