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清秀雄峻 气象万千

清秀雄峻 气象万千

2014-03-21 10:29

 刘光政绘画艺术印象   △张本平

 

 
    当今中国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冲突与整合、消融与解构的多元审美姿态。美术的时代变革无非两面——观念与语言。作为文化强国,中国现已进入了一个和谐文明、国富民强的圆梦时代。好的绘画作品,能让人从行云流水的线条、婉转动人的节奏变化中得到美的享受。起伏开合的韵律变化所带来的美妙形态,不只是将大自然中的高山丘壑、平远溪谷转构成平面图画,还能在个性化的审美形式中体现出画家的爱好和素养,展示出画家情绪的起伏及艺术修养的高低。浙江温州画家刘光政是一位善于学习、富有情意、敏于思考的画家。他从品赏各种高格的艺术作品中,懂得了如何借助文化品性去调节个人的情感心境、完成图画中的精神塑造。从他那沉厚、自然的笔调所散发出的意趣浓郁的气象中,可以看到他以执着的行动获得了深刻的艺术心得。注重浑朴与野逸的结合、典雅与精微的取舍所形成的情意与画意交融的个人语言表达方式,正是刘光政探索灵性表现所取得的成果。
    国际艺术大师德拉克罗瓦认为:“一位画家,他的才能越高,他通过精心研究所能给其作品的美也愈多;当一个人不顾其名誉之可能遭损,而依然大胆如故走出一条新路来。”刘光政的作品,亦是经过了从借物托志到怡情遣兴的过程,形成了今天世人争相收藏的大好局面。
    心境是意境的根源,意境是心境的外延。人的心在哪里,人的感情投入就在哪里。刘光政对于艺术的感情可谓深矣。常常系于斯、思于斯、悟于斯,悟画之禅意,淡定、平和、达观、心静。不为物使,重在心性,洗尽铅华,纯粹人生。入意境的高远,从而造就了其画高远的意境。赏其画,如若只停留在笔墨之法、布局之妙恐有浅尝辄止或班门弄斧之嫌,拘于此更难寻得其意境之精髓。而想知其意境则尽可能的了解人之意境,非如此乃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罢了,虽叫好却不知好在何处。故在多学、多看、多积累不断提高自身鉴赏水准的前提下收集各种资料、评论并尽可能广泛地接触艺术家们,成为必需之功也。正是鉴于此,如今欣赏刘光政之作品不能单单囿于笔法、画论而言其左右生动、上下神采。能生出诸多的心灵感动才实属正常矣。
    文人画始于魏晋,入流于中唐,自王维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至于苏东坡,进而至于徐文长,文人画渐渐居于中华艺术史之正脉。自文人画萌发到形成气候,文人画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首先,它重视画如其人,重视修身养性;其次,它重视原道精神;再次,在艺术方法上,它重视以书入画。所谓修身,即要修为文人画,画家必须首先是个文人。而什么是“文人”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所谓“文人”,即有“文心”之人;“文心”者,与道为一之心也。刘光政在明白这一点后,尚精研《老子》、《庄子》、《淮南子》等古代哲学名著以体悟道学根本,于道之本质与属性初步有了自己的认识,萌发了自我之文心,因常吟张橫渠之“为天地立心,为庶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世开太平”这一名训以教导自己。在艺术方法上,他强调以书入画。备了很多碑帖。他认为,书法是专门学问,只得是边学边用。观其所画《南极主人》、《醒狮》、《戏水图》、《双猫图》、《凌空之势若天威》、《松鹤延年》、《哺》、《秋趣》、《合欢图》等动物,往往以神造型,意在似与不似之间,于求真之外,更着意于追求意境之深闳,笔墨之精致。其笔墨豪放而能文质彬彬,传统而能见出新意,与目前的时风大有不同,形成了“清秀雄峻、气象万千”的艺术语言。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这样写道:“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此语将艺术的本意精练地概括而出,将意境美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让画家的内心朝着诗性化、意境化的方向发展。刘光政在学习、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也自然地浸染其中,将个人的情意、精神都投向了对境界的追求。他将图画表现与心性表达相结合,以自己的行动去领略和印证着意境之美、悠逸之美。他通过绘画实践体会出,在绘画表现中做减法比做加法难,做心灵中的减法比做视觉中的减法更难点;而这个“减”,不是减去精华,而是减去枝节、减去樊篱,让意境重现。这一体会正是画家个人学养的体现。
    胸中存浩气,笔底见精神。刘光政的画不论是山水《山道行》,还是人物《筹粮支红北上》、《品尝》、《猎鹰图》、《习武强身》等作品,无论是从主观立意,还是从客观的表达手法上看,都可以称得上是气象高远、韵味十足,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他的作品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给人一种浩然正气、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使人在流连于画境之时,得到意外的精神愉悦。
    观其画,山水、人物、走兽,题材广泛,相得益彰、文人气息颇浓;结构用心奇特、自然洒脱、意境高远。细微之处皆在其深厚的传统底蕴上有新意。这新意可谓刘光政自身艺术追求之“突破”点。“墨分五色”置于本,“水分五色”置于情;彩墨三分置于庸,温润赋彩置于景,皆显明其“破与立”之辨析。而在不激不厉中且不失厚重之意境。意境则是集大成之要道也,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自然流露之才情也。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其画作的意境集结了智、情、悟的彰显。画趣之中含人趣、画性之内显人性,画理之意通人理。文采、色彩构成了画面的精彩;笔性、画性显明了人性的雅静。
    刘光政立足于传统,但却深知不应止步于传统。为了走好自己的路,开创时代新意,他以无畏的精神去追求着好境的长颐,并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作为个性绘画思想的基础,从《石涛画语录》“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的精辟论述中醒悟出:常人在狭隘的古人思想圈中讨生活是没有出路的,而能借古人之路而走出自己的路才是大道之行。于是,他像一位修行者,苦思细虑,为取得绘画上的突破而深索其奥。通过多年积累,他终于明白了文化的意义在于化心境于自然,得美颐于其情,借外象而寄精神之妙思。“笔墨当随时代”一个艺术家当是热爱这个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甘为这个时代付出而无怨无悔、蛮有责任感,对艺术存有敬畏感的人。他执著的寻求、精力的付出、感情的归属便是最好的证明。他深知人生的短暂大有机不可失、时不可待之感受,一份时代的责任促使他“不用扬鞭自奋蹄”。他非常清楚这份责任感之重,但他文人气质的背后却有勇于担当的豪情。
    艺术上努力今日就是奠定未来,今日描绘的则是明日之历史矣。作为画家现实中的他用画笔正追寻着中国画当今时代的存在价值,并试图力争确立这一时代的价值。因今日的时代价值终须历史之检验;今日努力付出,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就是对未来的祝福。
画家作画离不开对笔墨的调动,图画中不能没有笔的张力变化及生动的墨韵渗化,只有让富有韵律变化的笔墨在图画中形成贯通之势,让自然笔性与画家心性相协调,才能取得气韵畅而百媚生的效果。刘光政在作画时,常运用积墨、破墨的方式,在干湿变幻与叠加中追求一气呵成的块面酣畅感,在斑驳的墨迹中营造出跌宕起伏的画面韵律,或表现出平淡含蓄、矜持内敛的平和状态。
    刘光政师从吴永良、叶玉永名家,经数十载不断学习与探索,作品渐入佳境,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在他的作品中,既注重反映客观真实,又注重主观创造;既有具象的刻画,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真实再现的因素,又有艺术表现的因素。他以对立统一的手法,在矛盾中求得和谐,准确地把握和艺术地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写意观与写实观。年逾66岁的刘光政,其阅历、经验、心得、觉悟都已进入了成熟期,艺术造化也进入高峰期,加之他是一位不满足于现状的勤奋者,所以能开艺术的新篇,走出自己的路。纵观他画的意境,在画学理论上有三大突破。一是气象高远,没有矫揉造作之痕,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他描绘的作品空犷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二是笔墨风格独特,既不同于古人和同时代的其他作者,又能在自己的风格中多有变化;三是韵味无穷。一幅画打开来,会让你第一眼就被其中的艺术魅力牢牢抓住,使你细细品味、过目不忘,又让你觉得意味悠长。作为同道好友,笔者衷心祝愿刘光政的作品伴时代而行,也期盼着在当今之时代出现“光政现象”,在未来之时代存有“光政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