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藏名家精品展销

资讯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imgboxbg

搜索

so
imgboxbg

名家推荐

天津-孙克纲

2020-06-08 10:03

一九二三年生。天津人。擅国画。天津画院。十余岁始临摹古代绘画之复制品,15岁因贫寒轰学,学徒后为职员,仍自学绘画。19岁随刘子久习画。曾任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市国画研究会副主席、天津画院一级画师(教授)、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市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作品有《太行十月》、《秦岭烟云》、《峨眉天下秀》、《山居图》、《李白诗意》等入选全国美展,有作品获奖。出版有《孙克纲画集》、《山水技法》、《山水课画稿》等十余种。

 

 

 

收藏热线: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胆大手高追造化  彩泼山川神韵奇

 

 

——解读山水画家孙克纲先生   张本平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当中,有一个使书画同仁们称叹不已的名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的一级美术师孙克纲。在中国当代一部部书画名人辞典上,名家高手有如艺术海洋中的万斛珠玑,书画名家不胜枚举,为什么孙克纲先生尤能为同仁称叹不已呢?这便是“行见行,没处藏”的道理。国画创作讲“深、新、奇”,孙克纲先生于深与新,尤以“奇”见长,这便是使书画同仁们刮目相看,交口赞其“彩泼山川神韵奇”的缘由。

    奇人方有奇语,方有奇事,方有奇画……孙老有哪几奇呢?

身世奇

    在高档次的书画队伍中,大多数是属“学院派”人物。毕业于某某美院,或从事于某某导师。这些人在优越的环境中,经过艺术名家的言传身教,受艺术熏陶,成名成家,则不为奇事。然而,孙克纲就失之霄壤了。他家在解放前是靠工资维持生计的,父亲仅是一位书画爱好者,曾向一位名叫张和庵的老先生学过画。而终因迫于生计而未能走入艺术学府。但是,耳濡目染的影响,却使幼小的孙克纲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朦胧的喜爱。他对父亲的绘画感到了无限新奇,他向往着跟随父亲学习绘画。然而,由于家境困难,15岁的孙克纲刚上完小学,就被父亲送进“郭庆隆绸缎庄”去当小学徒了。尽管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这位小学徒一天下来劳累不堪,但他仍未泯灭学画的愿望,于是忙中偷空地把所能见到的画幅看进眼里,记在心里。每在睡觉之前,总要用手指在自己身上温习几遍。18岁那年,已到了“男子十八当立”的时候,孙克纲的命运才开始转机,他进了“谦丰号”钱庄管账目。这就为他提供了有笔写字和有更多机会观摩书画的条件。每当休假日,孙克纲便犹如困鸟出笼,清晨便启程,步行20多华里,由“北海楼”、“九芝堂”、“利亚书局”、“佩文斋”、“天祥市场”……一路遍逛书店,观摩出售的书画,细细琢磨,研其技法。回忆这段历史,孙克纲每每感慨地说:“开始画画时,点景的人物总画成红袄绿裤,看上去又花又俗。就是在北海楼看到一幅《百子图》,那幅画上的人物,裤子却不着色,上衣不论画成什么颜色,给人的感觉总是既和谐又明亮。从那时奠定了现在画山画水点景人物的基础——除了草帽是红的,其余全身都不着色了。这一招就是那时逛书店学来的……”孙克纲就是这样开始了他奇特的学画史。大凡有的出身微贱自学成才的书画家,一旦成名成家之后,便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历史讳莫如深。可孙克纲不如此,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因为他深知“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孔丘困厄而写《春秋》、司马迁宫刑而撰《史记》”等逆境出人才的实例,所以自己的艺术道路也要学习这些古代先贤的精神。

    其实,孙克纲的绘画,是得助于良师益友的倾注心血的教诲和指导的,如自40年代已在天津教授国画颇有名气的刘子久先生,就慧眼识才,伯乐识马,收孙克纲为“门下士”。刘子久早年做地质工作,有机缘饱览名山大川,国画山水别有神韵。他收徒教画要求学生在练好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首先临摹他的画稿,却不准机械地照画抄袭,只要求在理解画法的前提下默记于心,要求学生画出新意来。在创作上,刘子久先生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作画时首先要放得开,画出波澜壮阔的气势来,然后再细心收拾整理。刘先生的这两个技法,正使孙克纲如鱼得水,使得他的画法挥毫泼墨,甚至是将彩色盘直接往画上大胆倾倒,一种特殊效果的画面就跃然于纸上了。所以,当同仁们观看孙克纲作画时,就为之惊讶。但了解孙克纲身世的人恍然悟出:画如其人。孙克纲这种身世,也踏进了绘画艺术殿堂,这是一奇。心意奇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用艺术化的眼光去观察宇宙事物、人情。正如那句响彻艺术界的哲言:“美到处都有,艺术家的眼睛在于发现。”孙克纲一生的学画心得,总结为几句话,自刻为印章:“忙里偷闲”、“心摹手追”、“胆大心细”、“造化在手”。这些印章又成为他书画道路的印证和总结。如“忙里偷闲”,则是他在“郭庆隆绸缎庄”打工时的情境,如果不是他“忙里偷闲”,持之以恒,又怎能走上画家之路呢?“心摹手追”,则是他自18岁后到“谦丰号”钱庄去学管账,逛遍书店,凡画面无所不睹的情形。“胆大心细”,则是受教于刘子久先生而得到的哲言——构图形成于心,心有数而大胆挥毫泼墨;而在一些细小技法的处理上却要细心处理,否则,画面就一塌糊涂了。应该说,这“胆大心细”四个字,是孙克纲承刘子久的教诲而领悟了的绘画心得。而“造化在手”,则是孙克纲的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艺术总结。学山水画,临摹前人名师的作品,要“放得开”,那“放”的依据是什么?当他第一次登上秦岭时,那种天地造化的山川画面收入眼底时,他的心胸琴弦便被祖国山川风流拨动了。他激动得不再乘车,而是徒步翻山越岭,沿途写生。在山川神韵的感召下,他的笔就出奇韵了,从而尝到了“造化在手”的甜头。之后竭力寻找机会,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绘画也便进入到“创作”奇韵的境地了。

    天津解放之际,孙克纲只有26岁,进入国家银行,这也是他的艺术道路进入跃马平川的时候。1953年,天津美术工作室举办了天津解放后的第一次画展,孙克纲送去自己的作品山水四条屏和4幅小画,既受到观众好评,又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刘子久先生因有此高徒而高兴,孙克纲也便凭着真才实学受到重用,调进了天津美术出版社,当了美术编辑,进而成了专业画家。社会的契机,使得孙克纲的绘画命运随之转机,孙克纲也正因此而对新中国感情至深。直到如今,年届古稀的孙克纲在画坛上有口皆碑的时候,他还对采访他的记者特别叮嘱:写文章不要吹捧我,要代我感激我的恩师!要表达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没有恩师,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孙克纲……这一席话,情意绵长,却更能证实其心意之奇。今天的孙克纲,无论从艺术地位,还是声誉各方面,都比当初的恩师刘子久有过之而无不及。艺术行当中,初称老师而后称呼其名的人,实不乏其例。唯恐称别人一声老师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而孙克纲坚持恪守艺德并举的信条。中国共产党使整个中国改变了命运,孙克纲随运而兴,不忘共产党的恩情,这与一些“吃了包子骂娘”的人岂能同日而语?更有的艺术家,只为艺术而艺术,自身名利之外,别无他物,更不注重国家命运,与此相比,传统、正统的名画家孙克纲,正可谓不奇中之奇。

画传奇

    画讲流派,什么“黄山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已成为大家的孙克纲先生属于什么派?几位文人墨客为孙先生写的报道文章,均未注明孙先生是属什么画派。但在几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均清楚地说明了:孙克纲的国画山水,有继承传统而独创新意,似乎不能以某流派而概括之。正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行、隶、草相间,布局如“乱石铺阶”,这是何流派?也只能谓独创一派。纵观孙克纲的国画山水,或可以以大写意论之;但看《太行秋艳图》,一簇簇红果泼红嵌黛,朱瓦白墙的房舍掩映其问,远山村落若隐若现……这却是一幅小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作品。再观一幅《山居图》,几条浓淡粗细不等的线条,勾画出重叠的山峦;几个小方框点在圈形山峦间,天空则是墨染一片乌云……可谓简洁,可谓别致、大胆。若说大写意,似乎再大不过了——那重叠山峦的飞线间,似乎是“胡乱”洒上了几片墨点,这又是“泼”与“洒”的技法了。然而,细细品味乌云密布,山雨已经到来,重重的雨点刚刚开始跌下,图中的茅屋要受一场暴雨的袭击了……这幅画与《太行秋艳图》并列眼前,若不看到作者署名,咋能判定皆是出自孙克纲之手?可见,他绘画技法之奇,正在于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皆可因画而施,而不拘泥于某形式、某流派。《白龙飞瀑图》,近山景浓绿重抹,山势走向线条能在重彩下略视可见;略远山涧中,飞瀑泼下银练,使清淡画面正可与近深山势相成衬映;再远处皴似阴云压山的一片阴影,任人想象发挥,画面上有意无意地洒泼小小色变,似烈日下的光环,似山顶的花果,但凭观者意念所绘……笔墨颜色尽在画家心意中,出奇又何难?他的一幅《青城幽境》,山峦画面下半部,泼洒几长片绿彩,任彩水横溢,竟形成一片“绿树”。这片“绿树”像吗?不像又像。关键却在于:“绿树”后面有黑树,那黑树倒是画出来的。但这泼成的“绿树”全在近境,画家怎敢这么一“泼”了之呢?仔细想想油画的味道,就有所领悟了:孙先生是借鉴了油画的画法而“洋为中用”的。

哲言奇

    孙克纲已成炉火纯青的名家了,自然有他艺术心得的奇处。孙克纲说:“写生很重要,但切忌把大自然中的景物机械地搬入画面,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决定取舍,使之成为画家意象的物化。”这便说明:画家眼里需要蓄存很多景物,当他写生的景物要调整时,就可把另外一景物“移植”过来,并使之融为一体。比如:有的地方有山石而无飞瀑,移飞瀑于山石间,不也能成为一幅更好的山水画吗?

    再如孙克纲一段语录:“笔墨要随时代。学习传统,不能食古不化,法是人创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善于学习、钻研和探索表现时代风彩的手段和新的技法。”这段哲言如对“流派”而言,便不以为有“流派”之别了——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技法。何谈“流派”?再以《青城幽景图》为例,西洋画法都可融于中国画,中国画又何必有流派之别呢?孙克纲的《中国画家》画集封面画,近景泼一抹绿彩,绿彩溅到上面时,却似一株绿梅的枯枝,却又不像!这就全凭画家之“胆”了。搞创作最讲“胆、识、才、力”,“胆”列第一,可见其重。改革创新,拘泥前人笔法的画家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然而,白发已如霜,笔法重千钧而老成持重的孙克纲,却终于在改革创新的技法上“敢向虎山行”。

    天道酬勤,孙克纲以毕生努力,突出个性,在艺术上勤奋进取,终是成就与努力成正比。他多次在北京、天津举办个人画展,许多上乘佳作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其佳作《李白诗意图》在全国第六届美展中获三等奖……他以切身创作体验著书立说,先后出版《孙克纲画集》、《孙克纲山水课图话稿》和《山水画法析览》等十余种。因其成绩显著,荣获1992年度天津鲁迅文艺大奖。

    年届古稀,宝刀不老。孙克纲这颗中国画坛的明星,必将辉映于群星灿烂的中国艺坛!

 

 

 


(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
 

 

 

天津-孙克纲《山居图》60x80cm(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