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智慧的显现 才情的流泻

智慧的显现 才情的流泻

2014-03-18 10:29

试析邹孚廷先生的书画艺术

在上海书画人群中,《上海经济报》原社长兼总编邹孚庭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产书画家。他不仅在书法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在绘画方面,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研究与涉猎。从目前所出的成绩看,堪称蔚为壮观。这自然源自他的“蒙养之功,生活之操。”在笔者接触到的书画同仁中,像邹孚廷先生这样的饱学之士屈指可数。他文学、理论兼修,学养深厚。他熔古铸今,既谙识传统文化又涉猎现代艺术,使他书画作品的美学追求具有了开放的姿态和广采博纳兼容百家的气度。近期在郑州中原书画院,欣赏了他百余幅书画新作,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笔墨潇洒,清新流畅,万物灵性的生动气象,体现了他自自然然的创作风格,作品中处处流淌着生命力量的自然之态与博大之美,令人折服。

邹孚廷,江苏无锡人,一九三五年生,大专毕业。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原书画院受聘院士。他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亲邹云翔,乃名儒大医,师从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唐文治,曾在上海《新闻报》等发表国学论著、诗词评论三十万余字,与名流、学者梁启超、胡适等同在学术专栏共展风采。后因他母亲病亡,转学中医,铸成一代名医,誉为“中医昆仑”、“内科圣手”、“肾病宗师”。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在任中央保健医师三十余年间,为国家党政军领导人保健工作做出了贡献。他又是书法家,其书皈依二王,在医学界、书画界素有名望。邹孚廷学书画,首先是受其父影响。父亲由医道而结识众多书画大师,画家如傅抱石、钱松喦、潘天寿等,书家则郭沫若、启功、林散之、萧娴、高二适等。这些大师,常有书画精品赠送父亲,邹孚廷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即事大悦,赏心仰慕。邹孚廷学书法的第一老师便是父亲。他少儿时好动难静,并不好学。十五岁便从军在外,父亲书信百余封函授教子,一律端正俊美的二王书体,使从戎的邹孚庭才渐悟学书。随后在他任团职政委时,部队驻南京,遂由父亲导引,常至林散之、萧娴、武中奇等家拜访学习。大师挥毫示范,赠送墨宝,皆以他贤侄相待。林散之老人,惯用长锋,一笔蘸墨,写五至七字草书,连贯一气,笔力沉缓,既无滞凝,又扫浮滑;萧娴老人,体小瘦弱,然笔毫千钧,浑厚雄奇,或隶书豪迈,或隶化行楷,俊逸超然。大师风范,使他震撼,每每领悟,受益多多。尔后,他转业到上海市政府工作,任工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经济报》社社长、总编,由著名书画家汤兆基介绍,结识书画、篆刻大师钱君匋老先生,受其指教,学习汉简行草,获益匪浅。尔后,他攻习赵孟頫、董其昌行书近20年,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又学王文治行楷,以锐利救软媚。近年,再临习曾熙书法,以楷化行,复得浑厚之气。他日课不辍,沉潜藏锋,晚年集结,终成一家。

邹孚廷先生不仅是一位有才华的书家,而且也是一位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画家。近年来他在山水画研究与创作方面成绩不薄。作品格调不俗,或淡彩或纯水墨表现,清新自然、淡雅宁静。他把对传统的理解与自己的文化人格、审美追求水乳交融,营造出“我在山水之中,山水也在我的生命里”的主客体相互统一的境界,这也是老庄和禅宗所追求的悠然、自适的境界。

纵观中国山水画史,自隋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其格局宏大,诸法备齐、各朝高峰叠起、名家辈出。纵观历代名作皆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其所包孕的内涵博大精深。一方面,这些优秀传统为今天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另一方面,当传统成为程式后,也给研习者设置了发展的藩篱。面对传统,怎样理解撷取和把握其精神,首先应确立自我审美取向,有选择地修养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使传统成为创新的阶梯,而不可泥古不化,一仍旧贯地在古人旧纸堆里讨生活。宋代山水画巨匠范宽,刻山入骨,为秦陇传神,他的作品是心化和理想化的结晶。古代山水画由范宽而始认为“师心”高于“师物”。范宽认为:“吾与其师者,未其师诸物也,吾与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清代的四僧亦写心高手,石涛有诗云“山川非我我非山,山我神遇即真山……。”此即石涛的“神遇”说,从此种意义上讲石涛与范宽的审美追求在理法上是相通的。邹孚廷在浸染了传统山水画精神之后,选择以“淡”为皈依。淡是其审美取向,用意淡而趣味浓醇,墨色淡而体感厚重。淡墨层次丰富,但不易控制,其以淡为旨归,正是表达其个性、气质和心理认知的独特选择。是力求在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将传统的笔墨融入自己的意象山水中。我之所感,是以“我”为主,其中度的把握是关键,过之则易流入纯粹的墨戏,不足则缺少味道。他笔下的丘壑、烟云、溪流布景多氤氲流动,而处理手法既有传统笔意,又有时代气息。其点、线、面形成的节奏感与黑、白、灰的转换关系,既有现代绘画语言又有传统笔墨。邹孚廷十分注重生活积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饱游饫看,谙熟于心。面对大自然,邹孚廷的方法是自取所需,他追求的是“妙道之境”、“座观”、“步步看”,撷取他心目中的意象“元素”。从他的创作可以看出其取舍境趣的意味,既不是照搬自然的简单摹写,也不是脱离生活的凭空编造。感觉仿佛是真山水,但又难断言何处山水。却可以感知是画家意象中的山水通过笔墨的形式所显现的心迹,是其追求山水画中“有意味的形式”之体验。江浙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人文环境、书香门第的滋养和多位名师的教诲,加上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最终形成了他怡淡的样式。令观者可与之通达共鸣,对语会心。

邹孚庭不仅山水画有个性,而且他的写意花鸟作品也风格别具。令人振奋的是,他的写意花鸟落墨为格,清新刚健,见墨韵风神,他笔下的花鸟,通过对水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的恰当把握,生动地描绘出物象的形态、神气、质感、量感、空间感,又极富画家主观的意趣、情致、韵味、心态。作品能做到悦目、悦情、悦心。古人论画:“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自古皆然。”邹孚廷的画风正和他的品格一样,潇洒中不失淳厚,朴拙中又寓性灵。欣赏其花、其鸟、其人,可以感悟到画家的状态,其笔势的婉媚与泼辣、飞舞与灵动。其布势的开张与内敛、疏密和跌宕,在大笔挥洒的舒卷自如之中,显示出一吐为快的畅达,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他是在为花修史,为心留影。他的花鸟作品,始终以情感贯穿画内、以点线为画面基本结构,随着图式的需要与表现对象的形态及情境的不同,而变换着线的形态、样式与节奏,粗粗细细、浓浓淡淡、虚虚实实、疏疏密密,或点或线、或勾或皴、或断或连,相互交织在一起,看似无序却有序,在不经意中被组织为枝、叶、花、草、鱼、鸟的千姿百态;而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加上中锋、侧锋、逆笔、顺笔、枯笔、湿笔与泼墨、积墨的多重变化所形成的笔痕墨迹之美,达到实与虚的互补与浑然的效果。那种整体的大开大合,细节的错落穿插,乃至每一个花瓣、每一组叶子、每一对禽鸟的映与衬、藏与露、俯与仰、顾与盼都达到了自然天成而毫无雕凿之迹。在他笔下,花有灵,鸟有魂,花解鸟语,鸟赏花颜,竹兰敢舞,紫藤吐艳,蜂姿蝶恋,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而古老的传统,而今,中国人物画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不断完善,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让中国画不断走向现代,在人类和大自然中发掘新规律,启发创作灵感,让作品产生新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形式,从而妙悟人生之哲理。”邹孚廷先生在人物画创作中,强调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线”的世界,注重用线条的组织去构建心灵的外化图像。在他看来 “写意人物画的精髓在于写意,即以独特的水墨语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画面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在人物画艺术探索与创作的道路上,他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笔墨语言,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物画风格。他的作品以传统的佛学、儒学、古典诗词、书法修养为基础,在艺术制作上、在风格展现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文化经历和创作经历。由于邹孚廷先生具有深厚的学养,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精神气质,因而他的人物绘画,形神兼备,生动传神。他创作的达摩、佛像、观音、钟馗、垂钓等系列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表情、性格、心理特征的刻画与体现,努力追求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因此他的人物画有个性,更为传神。

美是一个迷人的字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探讨美的出发点。审美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然需求和动因。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摆脱动物性和不断弘扬人性的过程,是在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进程中完成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真善美的历史。邹孚廷先生这些绘画艺术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的书法。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在绘画上有突破的。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邹孚廷先生非常注重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字外修养。因为书法是一种综合艺术,它与中国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如他对哲学的微言奥义,史学的深邃精密,诗歌的一片天籁,绘画的气韵生动,武术的刚柔相济,禅家的洗心入静,中医的阴阳五行,多有研究与体悟。他喜欢外出旅游采风写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每逛街市店铺、游名山大川,常被优秀的匾额招牌、书法石刻所吸引,有名诗名联必随手摘记。他不但在大自然采风中激发书法创作的灵感,而且他如饥似渴临帖、悟帖并出帖,使书法艺术不断升华。经过多年苦心磨练,上下求索,法古求新,转益多师,而且书法创作已是成就斐然。如今他各体皆能,特别是对汉隶行草更为专长。因为行草作品可以看作是碑派风格的行草书,笔触间流露的是使笔墨灵动的爽朗。纵观邹孚廷数十件行草作品,体现另外一种气质,好似天然偶得,信手拈来,又像依情而做,直抒胸臆,落笔坦荡,笔底遒劲有力,或可见二王、怀素之风,或可见子昂、华亭之韵。点画间,千回百转中,游荡出天真豪情。他创作的行草力作长卷,通篇气息流畅,疏密变化,墨色丰富,格调和谐统一。作品骨子里是传统的,外观上是现代的。在结构与章法上疏密聚散,开合向背,并且配墨色的干湿,笔调的强弱变化,使作品富于节奏感及时代精神。

笔者对于书法家作品的评价,其实质即是审美层面的品鉴。作品传达的是书法家的修养、气质,技巧则是其中的手段。邹孚廷先生的创作没有受到时风的影响,是他始终如一地围绕古代经典的思想理念。也许我们不必太关注他风格语言上的特立独行,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他作品深度与纯度的提升上,只要深深地打进去,出来的一定是自己的。从邹孚廷先生近期书法创作反映的学术指向来看,彰显出的是他智慧的显现,才情的流泻。同时,也正是当今学院派书法教学体系的经典性与专业性的高度与纯度的统一。

邹孚庭的书画作品,同他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合。他喜爱古典文学,就大量书写古代散文名篇,诗词歌赋经典,长卷大作,翰墨遣怀。他学研禅文化,就画达摩像,书禅宗历史、诗文。他有心佛经,就书写各体心佛经三百余幅,台湾友人索求,他一一应制,赠送五十余幅,不少寺庙,有其心经足迹。他研习董华亭等名家行书,就千方百计收集他们的作品,日夜临习,分别制成长卷大册,留下书痕。他爱好垂钓,就收集创作垂钓书画百余幅成册。他十分怀念父亲,但并不注重清明扫墓,冬至祈冥,而是长年累月连续书写父亲的辉煌业绩、诗文遗作,乃至病案处方,累积长卷八件、逾百米。如此 这般,生活丰富了书画、书画融合了生活,相得益彰。因此,他的书画作品,贴近自身,解读生活,自然可亲。

邹孚廷的创作态度又极认真刻苦。达摩书画卷,他先用一年时间收集历代达摩像近百幅,然后选择陈老莲、齐白石等名家作品,反复临习,多则四、五十遍,少则十数遍,相记诗文典故,遂成二十二幅长卷大作。被誉为当今达摩画第一人的李畹(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可染之妹),有一幅达摩画,曾在《新民晚报》载文介绍,画面仅方寸之间,邹孚庭如获至宝,悉心放大,临摹多遍,纳入长卷中。他从临摹到创作,所付辛劳,可见一斑。

邹孚廷的书画创作,建立了自我“文本”。这个“文本”是以审美的方式、意诗的手法、扎实的功力、深厚的学养、新锐的样式、娴熟的技法、传统的笔墨所组成。细观之,便会体悟到他的苦心经营所在。精致与优雅,含蓄与深邃,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对书画创作的一丝不苟与甘于寂寞,使他的书画艺术创作在神韵与内涵中堪有风骨。他是中原书画院特聘院士。我祝他的艺术之路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