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藏名家精品展销

资讯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imgboxbg

搜索

so
imgboxbg

名家推荐

北京-李铎

2020-06-08 10:20

李铎,号青槐,字仕龙,汉族,文职将军,研究馆员,全国著名书法家。1930年4月19日生,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人。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学会顾问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李铎自幼习书,曾遍临颜、柳、欧、赵、二王等字帖。后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广集博采,兼收并蓄,脱旧出新,独树一帜。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近十几年来,他的墨宝多次应邀到日本、东南亚国家参展,并流传到联合国、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甚大。在国内,其作品常见诸报刊和展出外,还为许多重要博物馆收藏,为许多著名风景名胜制匾刻石,供游人欣赏。
1995年7月,李铎第二次完成《孙子兵法》的书写任务,总长220余米,高70厘米,按原大一一刻制成碑。此碑拓已于1995年7月4日在军事博物馆正式向观众展示。出版有《李铎书前后出师表》、《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全集》、《李铎书千字文》、《李铎和他的艺术》、《李铎诗词书法集》、《李铎书法集》等。

 

收藏热线: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师从碑帖翰墨乾坤

 

——李铎将军的书法世界   张本平

 

    当今书坛,李铎是少数已经建构起具有较高价值城堡的杰出书法家之一,和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共同构筑起当代书法的艺术风景线。

    笔者与李铎将军相识多年,且有笔墨缘分,加之十分敬佩他的为人和文采,因此,他在我的心目中自然是可亲可敬的师长。李铎将军多年来担任着中国书协副主席和军博研究员职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纵笔挥毫,表达着他对人生、对书法艺术的遐想,为中国书法的繁荣和发展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奋斗着。

    阳春三月,柳条带着绿意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颜。笔者如约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李铎将军的工作室。室内看不到什么高档陈设,只见他亲笔书写的“仕龙书屋”四个大字在匾上闪闪发光,墙上悬挂着江泽民主席观看他书写对联时的合影照,还有与启功的合影等等。与众不同的特大号写字台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一盆葱绿的水竹显示出无限生机。

    李铎将军迎接我入座,他的夫人李长华热情地为我倒茶。我看到旁边还坐着《中国文化报》的记者等着采访,还有他的学生赵勇正在当面求教。李铎将军笑着说:“本平,你先等会儿,我与他们说几句话。”只见他拿着赵勇刚出版的书法集说:“咱们军人的书法要姓‘军’,要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来。”并鼓励赵勇继续创作出能够充分体现军人豪迈坚定、勇敢大度、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的力作来……

笔者边喝茶边看、边听,深为李铎将军和夫人李长华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所感动。这位精神饱满、头发浓黑、身着戎装的老人,在学生及其他客人走后,便与笔者促膝交谈起来。在当今书坛中,这位“笔伴戎马行”的将军,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从小立志   报效社会

    李铎将军能有今天参天大树的成就,也是由一株小苗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他出生于1930年,湖南醴陵人,父母都是农民,兄弟姐妹三人,他排行老二。那时地方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5岁时,由姐姐带着,同在本村私塾一个班里上学。他幼时酷爱书法,深得本地祠堂牌匾启蒙,每次挑水经过祠堂时,总用手指头在扁担上描画牌匾上优美的字体。后来上高小,写字评比总在前五名,初中阶段都是前一二名,得了奖品,就跑几十里的路赶回家向父亲报喜。

    1948年春天,李铎考上了县城里的湘东中学。那时的中学生就算是“秀才”了。消息传出,满村欢笑。这个村自古还没人考进城里的学堂,真乃吉星高照。但是,父亲终因操劳家务久病难医过早地撒手西归,家里无力将学费交上。好在亲友们慷慨帮忙,村里村外李氏人家,你一斗、我一袋,纷纷送上门,最后由七八个乡亲推着独轮车,载着欢笑,组成长队送李铎进城读书。在下一个学期需交费时,又是七八个乡亲,翻几十里的山路向大地主高息借粮运到县城才使其学业得以维持。那时的李铎发奋拼搏,学习成绩总在前几名。初二第一学期是靠举债和卖地维持学业的。初二下学期的学费,只交了一半,另一半靠自己给老师每日担水抵费来维持上学。

采访中,李铎将军激动地对笔者说:“那时我能读初中,是父老乡亲们用一粒粒谷子堆出来的,我懂得它的金贵,发誓好好努力,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报效社会的厚爱。”

1949年8月,家乡解放了,解放军带来了大好消息——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招生。还没初中毕业的李青槐,假以“李铎”之名,以强烈的求学愿望,到当时的招生办,壮着胆子恳求,并上报了自己的特长:写字和画画,被军校录取。尽管当时湖南境内炮火还在轰鸣,但解放战争已近尾声。在一个毛毛细雨夜晚,19岁的李铎同100多名军校刚录取的学生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登上一列开往长沙的闷罐车,开始了人生的新历程。

                          治学严谨   教育后人

    李铎将军现在已逾古稀,但仍以充沛的精力,创作出难以胜数的书法作品。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影响之大,传播之远,鲜有匹比。他那凝聚着旺盛生命力的书法滋养着他的生活精神,也滋养着千万读者。

    李铎将军对后学之子常作教诲——学书之道,惟勤与悟。为规范不少学生心高气躁之势,他一再讲解“临立变创”之理,即使每日下班还要为来家求学者讲解至深夜,从不言倦。每年要为数千封来信求教的学子作答。“希望你们成才”,是李铎将军对所有青少年求学者的殷殷嘱托。李铎将军更是自我垂范在先,于是才有北戴河畔随海风徐徐、浪花翻舞中沙滩“挥笔”习书的佳话,才有大雪纷飞的军博广场挥舞着大笤帚“雪地练书”的美谈,才有临习郭沫若书体几可乱真的称道。他尊敬书界前辈舒同、启功,不断向他们求教,心得连连。他以帖为师,以勤为本,为祖国书坛的兴盛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青少年。如今,已有不少人成为成就卓然的艺术人才。他的学生苗培红、赵勇、陈培伦、王学岭、曾正国、肖华、高军法等,在全国性书画大展中连连夺魁获奖。在李铎将军的影集中,收藏着众多青少年习书求道的动人画面。

    李铎将军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书法创作及培育后人身上,但对祖国传统绘画也有涉猎。他认为书画之间相互沟通,画可以在书中得到神韵,书可以在画中吸取意境。他完全赞同李苦禅老师“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的名言。所以他喜欢看兰画兰,将工作室取名为“馨兰轩”。每每濡墨挥毫画上几幅兰花,水趣墨韵、淡泊素雅,神清气爽。写兰写竹、梅竹松岁寒三友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志向。志坚若钢,秉性诚直,表里如一。交友以诚,办事以诚。不但为书坛楷模,而且更为做人的典范。

                            军功勋章   有夫人一半

    李铎将军在一次同好友的聚会时讲道:“如果说我在书法艺术上还有些成绩的话,这个成绩的一大半应归功于我的老伴长华。”当时,李铎将军从内心表露出来的深情,使他的眼圈都发红了,不仅令他的老伴感动,同时也感动了所有参加聚会的人。

    60年代后期,李铎将军在中国书坛已有名气,登门求教者、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然而那些年,李铎将军家庭经济拮据,屋里连件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写字时只好抱走被褥以床代桌,大些的作品只好在楼道里写。老伴长华一手举着台灯,一手托着墨碗,任他蘸墨挥洒。一位军博领导来访见此情景,深受感受,便批准把馆里一架废旧的木炮座给他们用。李铎将军为书写方便,就请木匠加工成一张特大的书写台,这样屋子里再也摆不下床了。长华老师建议把床拆掉,每晚李铎将军写字结束,再睡到这个“高级床”上。以桌代床,整整五5年。

    知冷知热是夫妻。李铎将军每晚都练字,有时一练就到深夜,第二天还需按时上班。平时常忘吃饭,只好啃干面包或方便面。从住所西兴盛到军博需转两次公共汽车,5年风雨无阻。一次送饭,夫人帮他整理信件和书画到深夜11点,李铎送妻子到汽车站却又误了末班车,他就陪同妻子一道步行回家,到家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一夜,李铎和妻子、岳母三人一起挤在一张床上。

    由于李铎将军几十年来家庭和谐,所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心态,艺术上提高十分明显。在各种国内外大型展览上,精品佳作不断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拜访、求字、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只要长华老师在,便主动接待。退休后,每日随李铎将军一同上下班,俨然成了李铎将军的“大秘书”,整天忙里忙外,主动开门迎送客人,生怕冷落了来者。

    长华老师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李铎将军的各项善举都很支持。每天坚持和李铎将军一起看时事新闻,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经常为此动情落泪,一心想为群众和失学学生做点什么,积极支持李铎将军参与慈善事业捐款。近年来,为家乡扶贫、抗洪救灾、抗击“非典”和希望工程等,先后捐款上百万元。

    长华老师生活俭朴,不图享受,同李铎将军一样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李铎将军深知她乐于吃苦,不求享受,是长久的军旅生活养成的习惯。

    长华老师支持和协助自己的丈夫取得了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难怪李铎将军认为自己的“军功章”中有老伴长华一大半!

                            书《孙子兵法》彪炳史册

    1990年报刊发表了李铎将军出版《孙子兵法》字帖的消息后,河南洛阳镌苑碑林的

有关同志一再提出要把它刻成长碑。李铎将军重写,以新稿交付刻成长碑。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写好这一巨制,从1994年年初起,他闭门谢客,日夜运笔,在妻子长华的默契配合下,伏案数月,在158张宣纸上重书《孙子兵法》,每张宽70厘米、长140厘米,总长220米。全书6000余字分多次完成,字体、书风、气势完全一致,浑然天成。这部书稿

倾注了李铎将军的艺术智慧和心血,在行文中,每到推理论证、严谨缜密之处,字里行间便透着雍容端庄、不容不迫的大将风度,而讲述故事之段,结字则隐隐有奔雷坠石之感,险胜华山、稳似东岳,铁钩银划,不断透出肃杀之气。李铎将军的卓越书艺在展现着这部东方兵家秘籍时融会贯通,书文相合,光彩夺目。特别是书至“形”、“势”章节时,不时运用枯笔、折笔、顿笔,用势劲健,挥笔迅捷,神气满盈,字相连属,仪态飞动,使人观之如见疾风劲吹莽莽战场,更似两军交战万马驰骋。

    《孙子兵法》书稿开当代书法史之先河——单以兵书这一专题而论,确实是李铎将军写下的古今第一书法长卷。此长卷的石刻及拓片,由河南洛阳镌苑碑林张弘先生等人精心刻制而成。这部中国古代兵家宝典和当代书坛巨匠的书法相映生辉,融为一体,堪称翰苑奇葩,艺林大观。这是当今第一部将兵法与书法融为一体的长卷巨制,也是中外翰苑中的奇葩,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19957月初,《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展》在京展览时,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在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等陪同下,到军事博物馆展览大厅,饶有兴趣地仔细观看了整个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江总书记兴趣很浓,边欣赏边称赞,对李铎将军的壮举予以很高的评价和鼓励。江总书记还观看了李铎将军当场挥毫,并予以称赞。

    笔者就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样亲临参观书法展览并对作者予以高度评价一事,采访了李铎将军。李铎将军说:“江总书记在百忙中亲自来参观展览,不仅对我个人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全军的光荣。江总书记不仅对我个人的书法表示关注,同时也是对中国书法事业予以关注。意在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教育人,弘扬传统文化遗产,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风格独具   气韵天成

    书法艺术是东方艺术之最。在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千代追寻,万家墨宝,使书法宝库光辉灿烂。建国至今几十年间,李铎将军在书坛耕耘硕果累累,已被当今无数艺术理论家所赞美、称颂。李铎将军在军博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书法园地勤奋刻苦,勇于拼搏,坚实地完成了“临立变创”,“书风三变”,高屋建瓴已入化境。作品气势宏大,沉雄豪放,且不断更新意境,为中国书法宝库增添了许多瑰宝,为后人留下许多书坛财富。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在新中国建立50余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老一辈艺术家引路导航,又不断有新的一代锐意前行,探访新的天地。李铎将军就是一位成就卓越、年逾古稀,正处旺盛创作阶段的书坛典范。

    李铎将军书法作品的突出特点是笔笔送到,点画线条神完气足,造型形态变化丰富,其中不仅有向背、轻重、精细、缓急之审美表达,而且线条运行“踪迹感”十足。字体“结构”十分结实而不失空灵,既有鲜明的北碑镌刻意味,也有强烈的南帖书写情愫。二者恰如其分地结合,引导视线的连绵不断的线条所构成的一泻千里的气势,心手相忘,随心所欲,首尾一致,大气磅礴。苍莽劲健的线条、浓淡枯湿的墨色、收放自如的结体以及飘逸飞扬的神采,令人随着作品跌宕起伏,澎湃不已。代表作《孙子兵法》,正如董文先生所云:“以山喻,它如泰岱,雄伟磅礴,壮丽峻拔,且朴茂而古拙,郁郁苍苍,有王者气;以水喻,它如黄河,雄浑苍茫,激越浩荡,恣肆汪洋,奔腾不息,浴月吞天;以木喻,它如苍松,雄健劲挺,盘根错节,古藤垂绕,老而弥壮,栉风沐雨,英姿卓立;以花喻,它如寒梅,老树着花,虬枝如龙,骨格清癯,笑傲霜雪,高雅坚贞,清香远播;以词喻,它如苏辛,格调雄浑,英姿勃发,境界宏大,分明是关西大汉执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一如欧阳中石先生对李铎将军书艺的评价:“用墨浓厚枯滞,用笔老辣凝涩,整篇气息贯畅,结章天然如铸。”

    观看李铎将军的书法艺术,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审视,无疑是一种偏于阳刚的壮美艺术形态。强烈的动势、充满力感的粗犷线条、硕大的造型、古拙的意态为形式特征,引发广大读者的博大、雄伟、豪迈、壮观以及振奋、鼓舞、愉悦等复合情感反应。几经涵咏品味,我们会得到一种激越的勇气和力量,获取意志坚强之崇高美感,撩起特殊的美学感怀。

    拜访结束了,但李铎将军夫妇生动的故事更令笔者激情满怀,回味无穷。

 

(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

上一个 : 河南-张万庆
下一个 : 巴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