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藏名家精品展销

资讯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imgboxbg

搜索

so
imgboxbg

名家推荐

陕西-刘振国

2020-06-08 10:20

   刘振国,字天风,号异域常客、19388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原西藏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二、三届理事。中华当代艺术研究院名誉主席。少年时代受古城文化和碑林石刻熏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楷书从唐人入手,行书师法李北海的《麓山寺》、《云麾将军碑》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等历代名家碑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造就了他浑厚雄健、古朴典雅的书法风格。

    1971年被调西藏展览馆以写字为专职工作,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和由中国书协主办的许多重大书展。多次应邀参加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举办的书法展览。并被许多博物馆、纪念馆、毛泽东纪念堂收藏。被

编入《当代楹联墨迹选》、《中国著名书家百人展》、《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中国书法年鉴》、《中国名家书法邀请展》、《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展》、《全国百位老书法家作品展》,荣获《世界艺术大系书法金奖》、《首届人类贡献奖书法金奖》、《新中国书法六十年金奖》等百十部书法专集,有的被名山胜境刻石勒碑。

    为发展书法艺术,培养西藏书法人才,作了很多努力,被誉为“西藏书苑的拓荒者”。20015月,中国书协授予刘振国先生书法艺术荣誉奖。受聘荣任国内外书法艺术团体顾问或大型辞书编委。艺术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世界书画家人名大辞典》、《西藏日报》、《中国书画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新闻媒体对其事迹均有专题报道。

 

作品润格: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收藏热线: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高原铸书魂  翰墨写人生

      

 ——刘振国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张本平

 

甲午年初冬,当笔者看到刘振国先生在郑州新创作的一批书法作品时,不禁为之感慨,真是“字如其人”。他的作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幅,无论是行书还是行草书,都强烈地洋溢着雄浑朴茂之美,这正好与他这样一个有着50多年艺龄的书法家所独有的阳刚之气、生动之美相融相近,极为吻合。其作品直取自然万象入书,大气磅礴,菝心独具,大开大合而不失肃穆儒雅,潇洒飘逸而不失浑厚稳重,痛快淋漓而不失规矩法度,实可谓动中寓静,以静致动,妙趣无穷,苍劲有力,气度非凡,美不胜收,有滚滚风云一泻千里之势。

在今日中国书坛上,老书法家是一个十分活跃又极具实力的群体,刘振国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西藏书协原常务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他能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把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书法艺术之上,并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艺术成就,实在让人钦佩。他在真诚地参悟书法之道,由心而书水墨之象。文化入境,生活为墨,心灵为笔,这是他对书法的理解,也是他行走的姿势与目标。他的从容、自然、内秀以及对书法的心灵悟化和虔诚淡泊的追求,成就了他的书法,也让其在书坛上成为一道风景。

书法艺术是一个长期训练技能、积累经验实践的过程,但不是简单的劳动重复。书法家的成功除了天分和勤奋之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技巧,体现出独特的艺术追求,才能将实用的书写提升为高雅的艺术行为。刘振国先生在书法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赞许的。他除了痴情般地临碑摹帖和虚心向名家请教之外,还十分注重对书法理论和其他姐妹艺术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刘振国先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笔者以为,正是他这样的书风和当代书法家独有的文人情结,才使他的作品苍劲厚重、酣畅淋漓,具有了强烈视觉冲击力,以及书作中浓烈的诗文传达出的生动和阳刚之气所形成的震撼力。正所谓诗与书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看到刘振国先生这些新作无不让人深感振奋。这也可以说是对中国书法这门原本古老的传统艺术能与时代相通相融,并赋予它更加鲜活而强大生命力的一个有益实践。同时,这也是一位老书法家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关注当今新生活,关注新时代的成功有益的尝试。

与许多书法家不同的是,刘振国先生似乎没有渴望成为书法大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为书法而生”的豪言壮语,反而认为书法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与生命自然而然地融在一起。对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敬重与痴迷、对人生的大度与达观、对精神的深度思索,是他的兴趣所在,而非刻意在为书法创作积蓄内力。许多时候,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不是为了书法而书写,确实是一份雅兴在呼吸。书法只是他与世界、与心灵对话的众多方式之一,以水墨表述情怀、传送思绪。或许正是这样的淡然甚至超然,成就了他的书法业绩,挥洒了他极具个性的水墨之韵。刘振国先生的书法蕴含浓郁的古意,不高调张扬,恰如大地一样,平和之下充盈着深邃与饱满。古典而不古板,苍劲而不苍老,飞动着当下生活的人文表情。在我看来,刘振国先生称得上是一位原生态的书法家,真正做到了让书法在文化和生活的大地上自由生长,随风而动,时而浅唱低吟,时而响鼓高歌,舞动书法那纯粹的精神旗帜。他在尊重书法的同时,也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苏东坡曰:“作字之法,识浅,学不足,终不能妙。”书法是表现个性、抒发性灵的艺术,反映的是书家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和品味素养,这是书法的深层内涵所在,也是书法艺术的精神价值所在,刘振国先生深谙这其中的道理。他对笔者说:“一位成功的书法家离不开勤奋,但不能仅停留在用笔用墨的技巧层面,而要靠深厚的学养来提高书法的境界和品位。只注重技法与形式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充其量只能是书匠。”因此,读帖练笔之余,他还潜心研读古诗词文赋、文学、美学等经典著作,在不断地读书与学习当中锻造自己的书艺,丰富自己的书法内涵,开拓创作视野。在取法上,刘振国先生取法宽泛,师古而不尼古,厚古而不薄今,体现出成熟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眼光。其行书作品,结体严谨,用笔干净利落,线条清秀劲健,行笔精熟,转折方劲圆活,意态飘逸隽秀,体现出作者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书写姿态。其行草作品,则笔墨洒脱,风度超逸,笔质干净利落,体现了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在创作形式上,他十分注重书法的形式美,从谋篇布局到款式设计都精益求精。数十年勤奋好学练就的精熟笔墨技法,使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在意味,布局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呈现出“字形大小如星散天,体势顾盼如鱼得水”的艺术美感。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写字者,写志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情性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五十多年的书法实践,刘振国先生在书法的感悟和理论研习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收获。他坦言,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不能只追随别人的影子,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就是特点,是一个书法家的生命力所在。每一个书法家都希望形成自己的风格,但风格形成不能臆造,更不能“乱写一通”,以“怪”、“丑”等面目出现,而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持之以恒,靠长期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貌。

专注文化的滋养、听从兴趣的召唤、臣服水墨的玄奥,是刘振国先生与书法相处的内在动力。这让他在与书法毫无直接关联的繁重的工作之余,在诱惑无处不在的时空里,总能瞬间切换生活状态,既兴趣盎然又静气凝神地步入书法世界。我仿佛能看到,在短暂的午间,在静谧的午夜,在那些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或浪费的零碎时间里,他提起了笔。他的书写不是任务式的,不是休闲式的,更不是冲着名利,只是想写,只是鼓胀的兴致在召唤他。对他而言,时间很紧张,总是不够用,可他把临帖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远远超过了他的创作。创作是表达,临帖是领悟,创作只是潜心领悟后的自在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他很少用语言来侃谈他的书法,更多的是聆听,或者回到生活本身。这一切与他的书法气质十分相似,并以此通透地解读了“字如其人”的寓意。在他的身上,我们触摸到了“书人合一”的妙意。或许这影响了他书法的知名度,但极大地营养了他书法本身的良性成长。因而在50多年的书法生涯中,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于五体都有不俗的成绩。而这之中,他的行书与行草书更有独到之处,并成为他“书人合一”的最佳印证。坚实的文化质地,高古挺立的风骨,内敛深沉的万千气象,处处闪烁着岁月的远古呼唤。他骨子里有高原自然的苍茫、有时代的美感,像老学究那样散发着儒雅的风采。就在我们沉醉之时,十足的动感与鲜活又扑面而来,童年的天真,青春的活泼,还有中年那智性的步伐。我们能感受到刘振国先生对高原大自然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对时代气息的咀嚼。与其说他在行书里悟化了行、草书的清灵俊秀,还不如说他以心魄赋予了行书新的生命特质。这已不是技法能够达到的,甚至也不是刘振国先生有意而为之的,而是他人文精神的自然所成。

纵观刘振国先生的中堂、对联、横批、条屏、斗方等形式书法作品,古朴是血,现代是气。正如他所言:“从事艺术创作,就要有问道的精神。问道就是触摸生命和自然,触摸不到生命和自然,就很难表现深刻的内涵。让我们醉心于用朴素的笔墨来表现极度强烈的生命张力和自然力量。”刘振国先生就是这样让书法挟裹着久远的意味来到我们的当下,生机勃勃。书法亲密地参与刘振国先生的生活,而与书法相伴的刘振国先生走得那样地自如和充实,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喜悦。

 纵观我国书法史,历代书法大师都有深重而鲜活的文学元素。追朔《兰亭序》的渊源就是佐证——那随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唱和,抒发平生抱负,并将诗咏汇编成集的“祓禊”盛会,其诗文之序成为书法历史长河的千古绝唱。刘振国先生以晋人书韵法度开蒙,自幼勤学苦练,这无疑为他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敬仰王羲之,以至常常走进旷野,以一位书者的虔诚面向群山呼喊:“朝拜羲之,拥戴书圣。”他的案头也常以多种字呈现这八个他认为最神圣的字,这是他的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与敬畏。在谈到书圣用笔的细腻时,他这样的比喻让我为之惊讶。他说:“我感觉王羲之的字就像是邓丽君的歌,邓丽君的歌就像是王羲之的字,他们都是中华绝顶的大真大善大美,恒久闪烁在人间的耀眼星光。”

他的行草书无疑取法“二王”对晋人的铭碑法帖独有钟爱,用功最勤。此笔意书写的联句和诗文,其结字端庄,朴厚古茂,用笔方俊、起收果断,凝重中尽显俊利,雄强中不乏隽美。意境深邃高远,内涵丰富宽广,自然而然地凸显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而他尤其擅长的是行书,在行书取法上,紧紧扣帖于王羲之集字之《圣教序》,字字苦攻求至,如此绵长的碑帖,他临了不知多少遍。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充满了书卷气,温文尔雅。他的作品用笔凝练精到,章法规整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韵律感;点画递相辉映,顿挫有致,回锋转笔奔放自如;韵态卓越之中蕴涵着极为流畅的美感。无论是运笔走势的布控还是思维意识的整合,都显示了其娴熟的笔法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刘振国先生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广泛涉猎,多有所得,他偏爱历代法书经典,从研习经典中寻找创作的滋养。他在郑州与笔者交谈时说:“书法一定要取法乎上,要临经典之贴,要找源头,找对源头。不然一辈子、两辈子的功夫都会白搭进去。学书,必需要心到手到。手到心未到,等于没到;心到,手未到,还是没有到;心手都没到,永远达不到;心到手到,只能说可能达到。更重要的是书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品人格,缺了这,到了也白到。”在他看来,取法乎上是学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求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挖掘,正本清源,做长时间的积累,这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人生苦短,要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少走弯路,这就需要对古代优秀法帖心摹手追,做终生不懈的奋斗。书家要多与古为徒,与古人交流沟通对话,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创作,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辩证的吸收经验和否定自我,在否定之中求得肯定下来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从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刘振国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着很深的理解。

而在深层次上体悟的同时,他也在广层面上游弋:文、史、儒、道涉取广泛,加之丰富的生活阅历、开阔的艺术眼界、坦然的处事态度,如此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具个性和审美内涵,也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审美取向。

研习书法50多年,在书法创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刘振国先生没有沉浸于荣誉而止步不前。在他看来,研习书法,不能浮躁,必须下真功夫、苦功夫,最后功到自然成。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以实力服人,作品有没有深厚的功底,明眼人一看便知,藏不住。要始终怀一颗平常心,在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中,将个人的学养和人文情怀化在作品中,让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切切实实感受到书法的艺术美与内涵美。

世间万物,总有一物,敛人心智。刘振国先生对笔者说:“前行的路上,书法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性格的指向,是心弦的弹拨,是人生的交响。”有这样的心态和执着,虽已老年的他,一定会不断登攀,书写更加精彩的艺术人生。

 

 

(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