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371-63752045 0371-63752045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内页-上部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0:00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征稿工作启动,欢迎各地山水画家创作精品参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组委会电话:0371—63752045  65754017 并请关注近期各大媒体征稿通知)!

院长有约

全部分类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传真)
63754017(办)
手机: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
再读狄少英人物画有感

再读狄少英人物画有感

2015-11-24 10:29

           美由心生  气象高远

             

              ——再读狄少英人物画有感   张本平

 

当代书画家狄少英,现为山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山西创作中心主任、中国徐悲鸿画院人物画创作室主任、上海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不仅是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而且是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的入室弟子。不仅他崇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气度,而且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之定力。他的笔下,尽现藏族牧民、新疆风情、历史人物的粗狂与细腻,以及雪山峰顶的雄浑苍峻、西部高原的生生不息。这种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于气质正是狄少英艺术探索锲而不舍的动力所在。

狄少英深谙艺术中的哲学理念。他既关注老子“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上善若水”的理念,又兼顾北宋韩拙“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的思维于存在的辩证关系,还提倡明代董其昌“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有效反映。他的人物画浓淡得体、神形兼备、干湿相成。他深知韵味是画面的气质和节奏,所以在着色时须把握好用笔、用墨的节奏,让色彩回归自然,也就是“道法自然”。中国人物画选择墨于线的色彩表现,蕴含了具有东方哲理的深奥精神,可谓精微博大。这种择色方式摆脱了自然色调,而直入玄邈的化境。它是哲理的选择,却又合乎科学色彩的精神,是东方深奥哲学的精神体现。在他反映甘南藏族民族及西部新疆人民精神世界的许多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哲学元素给人的思想启迪。

狄少英在人物画创作中善于吸纳佛学元素,中国画之黑与白的玄妙与佛教经文黑、白二色赋予宗教的灵光有着相通的境界。《大日经疏》卷五曰:“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佛教的“白”象征“明心之净洁”。而《俱舍论》卷十六将因果报应分为四种。其中,恶所引起的果报叫作“黑”。而由黑、白二色“织”成的水墨画,对比明豁,又能唤起“玄之又玄”的神秘感。佛教主张的“寂灭”与道家所提倡的“清静无为”如出一辙。佛教讲究“静”,在面壁坐禅中净化心灵,以达到心不染尘的纯正境界。狄少英从藏区牧民的精神追求中体会到了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他遍走西藏、甘南、青海、川西和云南西部的藏区。这不仅是因为那里风土人情的吸引,更重要的是甘南特有的艺术诱惑力和感染力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用绘画去“反哺”它们。他的每一次高原行都是对艺术圣灵的朝圣。他的作品《天界》中,藏族阿妈布满皱纹的双手、充满期待的眼神展现出对未来的虔诚和期许。狄少英从这种虔诚中感悟到北宋黄庭坚“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的道理,深悟禅是“静虑”之意,是彻悟自己心性的重要途径。他每每作画到深夜,因为在万籁俱寂的时候,他的创作思绪最流畅、最饱满。在暗夜中,他总能感受到一种异常跳跃的色彩点燃内心艺术殿堂的明灯。

狄少英善于融通中西、兼顾古今、博取广集。他认为中国画家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其背后蕴藏着艺术家对视觉系统的理解和严密把握,体现了艺术家对造型本质及绘画基本规律的深刻理解。色彩和素描同样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是以单纯的黑、白、灰作为艺术手段去研究造型规律和空间规律的,色彩是对光和色的把握以及对空间的营造。因此,他对色彩的认识和表达能够充分体现在作品中。他不断探索着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厚、多彩与立体,在方寸之间尽现大美风韵。为了丰富表现内容,他甚至大胆尝试色彩。他在创作时力求既有徐悲鸿的严谨,又有刘大为的飘逸,还有刘文西的色彩,他作画从不图快,一张画从构思到成稿少则数日,多则数月。他特别钟爱用细笔和宿墨。他坚决反对急功近利、浮躁虚幻的炒作,认为搞创作如烹美食,需要慢工出细活儿。学养渐厚、颖悟敏达、深谙书画同源之道的他,对书法爱不释手,线条用笔多取行书、行草,腕底用笔险绝处尚见平实、放纵时犹守方圆,讲究大直若曲、大辩若讷、大巧若拙,从而达到大道无塞的境界。他善纳造化天然之机,故用笔能似奇归正、入古出新、华采飞扬。

长期以来,中国人物画在“文以载道”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下,已形成了中国文人以道德精神为依据,追求个性解放和真善美的人物画传统,形成了以“畅神”为最高境界的“以行写神”、“迁想妙得”、“气韵生动”等绘画理论体系。狄少英深谙其理,走的是一条“熔传统文化学养、铸现代精神风貌”的创造途径。

他有坚实的人物造型功底和描绘人物神采的天赋,他以自我的超越将笔墨衍化成沉雄豪迈的画风,以写实与写意相融、具象与抽象联姻的绘画语言,高扬传统文化,崇尚人性理念,以提升当代人的心灵境界和民族精神之魂为宗旨,来阐释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交融性、互补性。由此他的水墨人物画具有包括“表现性水墨”、“实验性水墨”在内的各种现代水墨探索的精神特征。可贵的是,狄少英在借用西方现代、后现代话语的艺术表达同时,并不以牺牲传统的水墨特质为代价。比如水墨与线描的结合,勾勒与墨骨的并举,从写实走向写意,甚至引入西法的光影明暗,设计艺术的平面意象,乃至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符号,立体艺术的造型畸变与时空的交错叠压等等,从中又显示出取象、构境、写意等方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取法西法又变化通融的共同趋向。显然,这是他学识修养的使然,是他经年耕耘于笔墨,深入生活,陶冶心性的结果。

美由心生,需要营造。狄少英懂得如何营造这种释放着艺术底蕴,展现在咫尺画幅上的美。这种美,有感性的造型之美,更有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美。他的巨画《红楼十二钗》《饮中八仙图》《中华民族大团结》《朝圣之路》《天界之子》《心的方向》《瓜乡少女》等作品,很朴很厚很真,画里的精神自由、洒脱、深邃。他以骨气、墨气、豪气不失文气的笔墨,通过点线交错,黑白交响,于有意无意之间,在可控失控之中,随机生发,相机而作,笔与墨会,墨与水和,气韵飞动,使画中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天然之趣。他的这些大幅场景巨作气势磅礴,有骨有肉,仪态万方,生气勃勃,人物情态、动态生动自然,化机四溢。他的用笔多以中锋为主,却变化多端,率意鲜活,造就了独具个性的自家风采,不纤弱,不浮躁,不油滑,磊磊落落,大巧若拙,弥散着含蓄而雄强、韶秀却淡然的气息。这种笔墨方式皆出自性情,得之于精神,而后现诸笔端,对历史人物之美、自然之美及大爱的追求深植于心,跃然于纸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割断传统笔墨所负载的精神,单纯理解为技术性蜕变,不是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方向,背离传统笔墨秩序,以洒、拓、肌理等手段改变传统笔墨的“创新”实不足取。狄少英醉心于追求纯粹的人物画写意风格,从那些文人题材中感受古人的自由、率性和诗情画意,锻炼自己的笔墨,提高自己的表现技法,增添对艺术、对生活的盎然意趣,升华“天人合一”的处事境界。若此,何乐而不为之?